英:大數據助力“精準農業”
英國農業部門將大數據運用于農業之中,以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農業生產競爭的要求。
1.引入數字技術、傳感技術和空間地理技術,建設農業大數據庫。從氣候變化全球供應端數據出發,更加精準地進行種植和養殖;
2.通過大數據提升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信息對接。做到市場需求多少生產少。
為實現以上兩個點,農業部呼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強化農業信息網絡:農村地區實現寬帶全覆蓋;建立平臺和渠道將農業生產準確信息進行匯總和分析。
美:“信息化農業”支撐農業發展
1.政府出面構建規模和影響力較大的涉農信息數據中心。例如集中處理農業信息收集發布系統、農業駕馭科研推廣系統、可以達到科研生產推廣于一體的公司系統;農場民間自我服務組織系統。
2.美國采取政府投入與資本市場運營相結合的投資模式,從農業信息技術應用、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和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全方位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3.全球定位系統、農田遙感監測系統、農田地理信息系統、農業專家系統、智能化農機具系統、環境監測系統、系統集成、網絡化管理系統和培訓系統的運用,對農作物進行精細化的自適應噴水、施肥和撒藥。
3.涉農信息化企業的作用巨大,這些公司對農業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并提供給農業生產者用于農場生產管理及精細化耕作,以幫助農場主提高生產效率。
法:“大農業”體系從各方面保障農業生產
基于中小農場的法國農業,主要走“三位一體”的農業信息化體系以實現精耕細作。
1.農業部負責收集、匯總與公布農產品信息。數據庫涵蓋了各個農業領域,包括種植、漁業、畜牧、農產品加工等。
2.法國將建設“大農業”數據體系。包括高新技術研發、商業市場咨詢、法律政策保障,以及互聯網應用。
在法國政府的力推之下,法國農民可以足不出戶,便能在網上了解基礎農業信息行情。因此,法國農民可以在了解詳盡的農業信息后,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農場產品的類別與產量,以達到效率最大化。
德:“數字農業”云端處理技術
德國正致力于發展更高水平的“數字農業”。通過大數據和云技術的應用,一塊田地的天氣、土壤、降水、溫度、地理位置等數據上傳到云端,在云平臺上進行處理,然后將處理好的數據發送到智能化的大型農業機械上,指揮它們進行精細作業。
日:“網上農場”集互動個性一體
個性化“網上農場”城市居民可以自主網上播種、網上栽培、網上施肥、網上收獲,這樣按照自己意愿種植的有機蔬菜就可以端上自家的餐桌。
1.消費者自行與農場簽約租用農場場地,自己承擔相應費用,但是實行者為農場職工。
2.農場需要通過照片、視頻等在網站公布農作物生長情況,讓消費者隨時能夠觀察到作物的長勢。到作物成熟后,農場職工就會將收獲的產品收割、打包,按時寄送到消費者家中。
3.特色互換市場和網絡商店,消費者可以用自己的產品與農場其他用戶的產品互換,也可以將多余的產品在網絡商店銷售,收入全部歸己。
4.消費者也將承擔因天氣原因造成的減產等風險,以這樣的方式分擔了農場主的風險。
研究報告稱,日本網絡農場一般聯系50至100家城市居民,是比較理想的經營規模。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
1.正如各國信息化建設所強調的,信息通達需要政府建立相應數據庫支持。我國需要強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識,為農業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2.要想建設信息化農業,必須引進技術,加大對相關技術的研發力度,切實抓好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
3.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必要的時候可以先進行人才引進。
4.建立健全信息化農業平臺實現產銷信息無縫對接
5.利用“互聯網+”思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例如日本的網上農場既規避了風險也讓農業生產透明化互動化讓居民近距離接觸食品源。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