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達國家貨幣寬松基調持續、海外對中國改革紅利期待倍增之時,種種跡象表明,投資者對美國市場興趣降低,而大量資金一改之前的撤出步調,正持續涌入中國。
根據全球資金追蹤機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公布的數據,11月首周,投資者對美國的投資熱情急速降溫。不僅有逾70億美元從美國股權基金撤出,從美國高收益債券撤出的資金也達到11周以來的新高,從美國科技板塊中撤出的資金甚至達到了9年以來的新高。epfr還表示,受資金撤出美國的影響,11月初流入發達國家股權基金的資金也不多。
形成對比的是,國際資本回流中國的趨勢愈發明顯。盡管10月數據尚未出爐,但央行數據顯示,9月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新增量達1264億元人民幣,與6、7月的負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另外,國家外匯管理局的銀行結售匯數據也顯示,9月銀行結售匯順差268億美元,連續第二個月出現順差,且順差額比8月大幅上升。
"外匯占款8月恢復正增長,9月出現猛增,大幅增長短期內將持續。一方面是由于外貿順差的擴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國際資本流入的加速。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前景所決定的,但也受到外部資金環境和跨境金融套利活動等短期因素的影響。"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采訪時表示。
正如梁國勇所說,國內經濟狀況和全球資金環境分別是本輪資金涌入中國的內外推手。內因方面,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外界對中國改革紅利的預期日益強烈。海外機構和相關人士一掃此前看空中國的情緒,紛紛開始唱多中國。彭博新聞社日前對經濟學家和政治分析人士展開的一項全球調查顯示,87%的回應者在不同程度上對三中全會推出改革藍圖有信心。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