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大型超市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今天的中國,沃爾瑪、家樂福等海外超市占據了大中小城市的主要份額,而國內自有品牌似乎很難與其抗衡相爭,只能勉強分得一杯羹。
但這一情況在新加坡恰恰相反,曾經熱鬧非凡的家樂福兩家門店在經過十幾年的慘淡經營后,已經敗走獅城,而新加坡的本土超市近年來則如雨后春筍般地不斷成長、壯大,遍布全國。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職總平價合作社。
新加坡職總平價合作社的發展
1973年,新加坡職工總會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經濟合作社,平價合作社成立的宗旨就是肩負起平抑物價、保障國人生活的社會責任。成立之初,平價合作社只有30名員工、年營業額也只有900萬新元;
1985年,新加坡職總平價合作社推出平價自家品牌,大約有2000多種產品的價格比一般品牌便宜15%至20%。并劃定了500種日常生活必需品,實行“天天低價”;
2006年起,開始興建平價霸級超市;
2007年起,興建平價精品超市,其中有47家超市24小時營業,被稱為“不關門的超市”;
2008年新加坡白米短缺期間,職總平價以“第一個降價,最后一個漲價”為服務目標,有效地防止了市場上的囤積居奇,從而穩定了民眾生活,穩定了社會。
目前平價合作社已經成為年營業額26億新元、盈利2.34億新元的多元化企業,遍布新加坡全島的屬下超市、霸級超市和便利店已經超過了270家,會員大約65萬人,每天平均上門的顧客多達50萬人次。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