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務部將2023年全年定位為“消費提振年”后,全國各個地方消費券一直保持著高頻率的發放。
8月5日至20日,北京消費者可通過京東、聯想、小米等22家企業線上平臺領取京彩綠色消費券,用于選購電腦、自行車、顯示器、空氣凈化器、智能沙發、智能床、洗碗機、電視機、空調、電冰箱、洗衣機、打印機、投影機、掃地機器人、吸塵器、洗地機、學習機、音箱、智能門鎖、手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55大類超過兩萬款商品;8月1日至8月15日,海口開始發放350萬元家電消費券及200萬元美團消費券,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優惠與多元化的消費選擇,助力??谙M的進一步復蘇提質;7月29日至8月13日,湖南面向全省消費者發放家電消費補貼券,消費補貼金額超過1000萬元;8月2日至9月25日,珠海市投放1000萬元的補貼資金,結合家電消費季等主題,推出系列惠民讓利促消費活動……
據統計,截至8月4日,已有北京、珠海、湖南、海南、廣州、沈陽、吉林、鄭州等十余地拿出“真金白銀”促消費擴內需。而這些消費券整體來看,主要呈現出三個特征:一是政策導向明顯。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一共20條,強調了“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和新能源汽車、家居和電子產品、餐飲服務、文旅等消費方面的措施。各地在落實政策中針對綠色節能電器、新能源汽車、文旅項目發放消費券的力度更大;二是聚焦新興消費業態,全力打造新消費場景;另外在發放方式方面,通過各類社交app、小程序、電商平臺、網絡支付平臺發放,覆蓋面廣,與日常消費場景結合緊密。
upload.cheaa2023/0807/1691368659296.">
為什么消費券發放的如此密集?消費券的“乘數效應”已被多次印證,這也是消費券備受地方政府青睞的原因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曾指出,縱覽這幾年各地發放消費券的效果,深圳、武漢、北京等城市的消費券杠桿效應甚至達到 9 倍以上,對消費刺激的乘數效應很大。
對于消費者來說,消費券可以減輕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壓力。激活了曾經那些想買但不舍得買的潛在消費需求。對于企業來說,由于消費券的使用場景一般是滿減抵扣,客觀上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更多客流,帶來更大的交易規模,同時也對品牌宣傳起到了一個好的效果??傊?,消費券可以讓消費者放心大膽地進行消費,能夠給企業形成正向的現金流,是激發消費活力、提振消費信心的重要抓手。
數據表明,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588億元,同比增長8.2%,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步增強。海通證券研報預測,隨著經濟復蘇和政策發力,消費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達8%至9%。
那么,從開年到現在,這么多輪活動下來,消費券還受歡迎嗎?答案是肯定的。準備已久的北京市民李先生瞄準了最大額度的優惠券,他說要號召家人一起幫忙搶券,“我是為自己新房買的家電,購物車中已經加購了嵌入式冰箱、洗烘一體機、激光電視、掃地機、洗碗機、微蒸烤一體機等共計5萬多元的家電商品?!瘪R上進入大學新生活的王同學準備下單個單反相機,“預計可優惠2000多元,還有一個月的假期,正好用來記錄旅行美好瞬間。”
消費券線上搶得熱火朝天,在線下,消費場景客流熙來攘往。不過,消費券雖然能快速有效的拉動經濟增長,確不能太過依賴。有觀點認為,消費券具有一定“擠出效應”。消費券帶來的未必是新增消費,也可能是提前消費,消費行為只是在時間上發生了轉移。此外,消費券“誰來發、發給誰、發多少、怎么用、買什么”,規則設計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當前與長遠,不僅考驗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獲得感。
的確,消費券只是一種政策工具,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消費,但也有其局限性和風險。消費市場若要“紅火”,根本上還是要完善長效機制,如,政府在穩就業、增收入、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商品服務供給質量等方面,多措并舉提升讓更多人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