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這句話用在家電回收行業則尤為貼切。8月18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了海爾智家名為《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快速構建綠色低碳再循環體系》的文章,在國家政策《關于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導之下,做出企業的解讀。
為助力家電回收再利用,海爾智家擔負起“先行先試”的責任,以回收業務為切入點,向拆解再利用領域延伸,探索全行業綠色循環經濟模式,海爾智家搭建第一個國家級、數字化全流程綠色再循環體系,成為行業典范,為行業賦能。
建立健全回收體系 海爾智家以舊換新推動消費成行業典范
我國作為家電和消費電子最大市場,家電保有量超過21億臺,根據國家發改委測算,目前我國每年淘汰廢舊家電為1億到1.2億臺,增幅為20%左右。針對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海爾智家利用自身銷售渠道、售后服務網絡等搭建全國性虛實融合的回收網絡及全流程可視、可溯的回收體系。
目前海爾智家的回收網絡已整合了3.2萬家線下門店、10萬余名服務兵、100余個物流配送中心,覆蓋全國2800多個縣市,可以到每一個小區和鄉鎮。用戶可以在海爾智家體驗云app、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提交廢舊家電,海爾智家的服務兵接到需求后上門評估、帶走廢舊家電,如果用戶有更新換代的需求,則可以實現收舊和送新一次上門、一次物流完成。
而針對廢舊家電去向不明等行業痛點,海爾智家利用標識解析技術,每一臺機器都對應唯一一個舊機碼,基于卡奧斯-海馬系統全流程可視,在收、儲、運、拆、用各個環節都可溯可查,保障了舊機的有效流轉,規避了過程中違規處置的風險,提高了上下游企業的運轉效率,可以保障廢舊家電得到安全、高效、合規處理。
在完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的同時,海爾智家還通過舉辦全國性的“周年慶”“購物節”等活動,大力宣傳家電的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設計,并采用發放家電優惠券等方式,引導用戶更新換代、消費升級,成為行業典范。
打造拆解行業的燈塔工廠 首推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
廢舊家電拆解處理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國家逐漸完善相關管理規定,廢舊家電處置和利用門檻不斷提高,如何進一步提升拆解處理的技術和裝備水平,提升拆解物的再利用價值,減少拆解過程中的環境問題等,是拆解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海爾智家擔負起“先行先試”的責任,以回收業務為切入點,向拆解環節延伸,打造“回收-拆解-再利用”產業閉環的綠色再循環體系。目前海爾智家的拆解廠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今年5月已完成奠基。按照規劃,工廠將開設8條全品類家電拆解線、10條塑料改性造粒線,預計2022年3月正式投產,投產后每年可拆解200萬臺廢舊家電,改性造粒3萬噸。
根據目前的規劃,海爾智家這一工廠將實現5個首創:首創“碳中和”工廠,大量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首創互通互相智能核查體系,與生態方合作,利用影像識別技術形成中央大腦,實時監測核查數據,做到零差錯、零漏項;首創智能分揀系統,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識別技術,對拆解后的物料進行自動細分和和篩選,增強再生料應用;首創全鏈路數字化系統,從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到數據應用,數據驅動全面制造,全面賦能工廠數字化運營,提高運轉效率;首創行業無限進化、價值循環的生態體系,將再生料重新應用到海爾智家產品設計中,實現企業內材料的再循環。
打造全流程綠色再循環體系 賦能全價值鏈企業
廢舊家電的回收拆解,不應該只聚焦于產品本身,更應該穿透到原材料中。《通知》鼓勵責任企業與廢舊家電拆解企業聯合建立技術研發平臺,加強對再生原料、再生產品和產品回用部件的研發。也這將進一步推動企業開展更深入的技術革新,提升家電產品綠色化、智能化設計水平,降低有害物質使用,實現原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箭到原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設計制造→拆解再利用的全價值鏈重構,海爾智家聯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資源方構建開放生態圈,共同圍繞碳檢測、碳認證、典型模塊化處理工藝、貴金屬的回收和深加工、材料分析技術等打造再循環材料研究院、再循環材料國家級實驗室等,致力于打造一套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體系,全面加速行業內循環發展,力爭打造拆解再循環領域的國家樣板,推動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綠色地球貢獻中國力量。
去年9月,中國就已向世界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回收目標責任制的落實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海爾智家作為首個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的實踐者,也希望家電行業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助力實現“30碳達峰、60碳中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