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美聯社發布了一篇《海爾智家發布全球首款物聯生態冰箱》的文章,報道了海爾智家在awe上推出全球首臺美食物聯生態冰箱,指出這款冰箱提供了真正的互聯和可視化解決方案。此外,naver、mobile?magazine等多家海外權威媒體也對其進行了跟進報道。
3項挑戰獲外媒關注,海爾冰箱標記“世界新鮮刻度”
據市場數據顯示,我國2月冰箱市場大幅反彈,線上、線下渠道均價持續攀升。這一消息背后,映射的實則是消費者心理需求及市場趨勢的變化。
從用戶消費心理來看,據《2020年中國健康家電白皮書》顯示,73%的用戶選購家電會關注健康保鮮冰箱;從市場供給來看,水分子激活保鮮、真空保鮮等冰箱科技層出不窮,瞄準的都是“健康”這塊市場。
那么,外媒關注的案例是怎樣的呢?從美聯社發布的文章來看,其關注點是食材的健康保鮮效果。以列舉的海爾冰箱為例,awe現場,“色度”“營養度”“潔凈度”三項挑戰分別對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冷藏、冷凍及殺菌功能進行檢驗,直觀印證“果蔬存15天不變色,凍肉存30天無血水”的儲鮮效果。
此外,由海爾冰箱主導制定的iec國際保鮮標準也是外媒關注的焦點。據悉,該標準在2020年6月發布,截至目前已被英國、歐盟等20多個國家采用,標志著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在逐步提高。
科技升級之外,決策智能的“新廚房”引發行業熱議
健康冰箱“攻城略地”的同時,智能家居也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其中廚房應用場景多、粘性強,是最需要實現自動化的場景之一。但是,業界人士認為,大部分品牌還處于單品智能或者協同智能階段,智能家居領域尚處于“只連接、不決策”的現狀。這種背景下,海爾智家推出能夠自主決策的“新廚房”,或許能實現新突破。
直觀來看,置身于這樣的廚房中,買菜、存菜、飲食管理、烹飪等各環節均能提供主動服務,與常見的“影音娛樂、語音互動”等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以存菜為例,通過rfid等技術,牛排在放入的一瞬間,冰箱就能抓取食材品類、數量、儲鮮等信息,并調至適宜的儲鮮溫度。
除了全流程飲食服務,這樣的“新廚房”還新在哪兒呢?通過溯源一道“北京烤鴨”的烹飪過程,或許能窺見一二。用戶通過手機app或冰箱可以下單鴨胚,隨后,來自雁棲湖養殖場的鴨胚就經歷冷鏈運輸被送至用戶家中;掃描鴨胚包裝上的二維碼,這只鴨子的重量、養殖期、免疫信息等“大數據”被完整顯露;鴨胚有了怎么做呢?很簡單,把預制品鴨胚放入烤箱,只需說一句“小優小優,我要吃烤鴨”,烤箱便能應聲啟動。
也就是說,通過整合雁棲湖養殖場、名家大廚、溯源平臺等各方資源,海爾智家讓用戶2步就能完成40道工序的北京烤鴨。這樣的生態創新被外媒評價為:通過物聯網生態系統提供服務的智能食品管理平臺。
而這只是海爾智家生態布局的其中一隅,在海爾智家新的戰略布局之下,將為用戶帶來覆蓋衣食住娛行等各領域的智慧家庭場景生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