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真的能夠阻止經濟下滑嗎?
年初的時候本博專題談過,今年是中國經濟最艱難的一年,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還艱難。現在一系列的事實都印證了這個觀點。
看看煤炭現在白菜價格賣也賣不出去,而物流貨運,港口重型機械設備等等,很多行業在2009年超便宜的信貸支持下盲目擴張先下,面臨著更嚴重的產能過剩。而產能過剩正是經濟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已經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但是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中國會爆發經濟危機。因為,很多人只知道中國手中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而且相對于其他國家,中國政府權力很大,而且中國經濟主要是國有經濟,中國金融也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相對其他國家,中國政府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的能力更加強,而且政策可以騰挪的空間更大。所以,很多人相信中國政府可以穩定經濟,阻止經濟危機的爆發。
不過,期望是期望,現實是現實,很多時候現實總是比期望要殘酷得多。畢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受得起這么長時間的超前投資行為。而且,隨著全球需求市場的不斷萎縮,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也將更加嚴重,看看義烏的情況,未來中國不少工業城可能都面臨著陷入鬼城的風險,尤其是那些依賴外來加工的工業城,風險最大。
畢竟,隨著農業危機的不斷嚴重,回流農村的勞動力也不多加大,在用工成本不斷提高,而市場卻不斷萎縮的情況下,那些低端行業只會更加蕭條。到時曲終人散,飯后茶涼是肯定的。所以,那些工業城和工業區到時怎么能夠不蕭條?遺憾的是,現在中國很多地方竟然還在盲目推動城市大躍進,從而導致更嚴重的投資過剩和投資浪費。
所以,中國的泡沫吹起了一個又一個,但是,奇怪的是,卻沒有人會相信泡沫會破滅。正如當年股市泡沫一樣,沒有人相信樓市是泡沫,所以沒有人相信樓市會跌,因為很多人都相信樓市的剛性需求大,因為中國地少人多。所以,很多人只要有錢,都不斷涌入樓市,不斷的制作泡沫,而隨著貨幣政策的不斷松動,又進一步推動泡沫的飛快發展。
沒錯,中國確實是地少人多,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確實存在著很強大的剛性需求。不過,大家別忘了,剛性需求也跟購買能力掛鉤的,如果沒有購買能力,再多的人有需求,想買房,也買不起。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并不存在著什么剛性需求問題,因為中國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買不起房子。
中國所謂的剛性需求,只是投機需求,中國的很多中產階級都有幾套房子,甚至十幾二十套以上,而中國的很多企業也都有投機樓市,所以也都有幾十套房子以上,不管是住宅房還是商務房,很多企業都投機了不少。這除了樓市能夠增值外,還跟貨幣政策有關。因為只有持有固定資產,才能夠從銀行里拿到貸款。很多企業為了未來貸款方便和順利,所以不斷投機樓市。所以,看上去繁榮無比的中國樓市,其實空置率是非常高的。
一旦制造業不斷惡化,出口經濟不斷低迷,那么到時樓市崩掉只是早晚的事。而樓上一旦崩掉,那么可以想象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有多大了。因為中國的消費絕大部分都是圍繞著樓市展開。到時,中國所謂的消費,只會不斷萎縮不振。
現在,隨著出口經濟已經不斷惡化,固定資產投資業不斷下滑,而消費因為家庭收入過低和各種社會福利跟不上而依然低迷不振,在這樣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中國真厲害到能夠阻止經濟下滑?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做得到。經濟危機之所以是經濟危機,那是導致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都是生產過剩。中國目前面臨的是嚴重的產能過剩,而不是一般的過剩。而中國不可能做到在短時間內消耗掉這么多過剩的產能!
現在很多企業已經在后悔2009年在超便宜的貨幣政策下,盲目進行擴張從而導致更嚴重的產能和投資浪費,從而導致企業面臨著更嚴重的風險。估計很多地方政府也在后悔盲目推動產能,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債務危機和投資浪費。
經濟危機之所以是經濟危機,那是經濟危機也是一種市場的自然規律,不是人為努力就可以阻止的。如果說計劃經濟往往導致產能不足,從而導致社會的不斷貧窮,那么那么資本經濟則往往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從而導致經濟危機的不斷爆發。這是兩種極端問題。
因此,如何平衡并解決這兩種極端問題,那么,這樣就有可能尋找到解決經濟危機和經濟增長的問題。衰久必盛,盛久必衰是任何事物發展的循環規律。這不是人為能夠解決得了的,順勢而為才是正道。
如果中國為了穩定增長而繼續濫用紙幣和濫用刺激政策,未來只會導致中國經濟面臨著更嚴重的泡沫,從而導致更嚴重的經濟和社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