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廚衛電器兩大分支中,熱水器行業品牌集中度相對較高,根據中怡康市場數據顯示,萬和電氣零售量份額16.71%,已經連續十三年行業排名**。
萬和電氣的前身為成立于3年12月的廣東萬和新電氣有限公司,9年變更為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月28日正式登陸深交所。萬和電氣專注于以燃氣具為主導的廚衛電器業務的發展,并以燃氣灶具為基礎,向高度相關的吸油煙機、消毒柜等廚電產品領域進行相關多元化延伸。
「穩定,持續,增長」
14年時間萬和電氣的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業務發展一直圍繞熱水器產品、廚房電器展開,歷年來萬和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超95%。除了熱水器、燃氣灶等核心產品外,萬和電氣也積極布局廚電領域進行多元化產品延伸,同時發展大健康產業進軍凈水領域。
備注:2014-2016年萬和電氣將業務匯總為三大業務,分別為廚房電器(原抽油煙機、灶具、烤爐、壁掛爐、消毒柜組成)、生活熱水(原燃氣熱水器、電熱水器、配件及散件組成)、其他;
另外從下圖可以發現,萬和電氣7-2016年營收和凈利潤都保持平穩發展。2014年,萬和電氣啟動云服務系統建設,建立電商用戶全面數據庫,直接管理各b2c平臺及各天貓店鋪,“降低用戶信息流失造成服務不及時,有效杜絕串貨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同時調整經營部門與職能部門,從而控制市場變動費用,保障了凈利潤快速增長。
「跨越,追趕,提升」
在廚衛電器兩大分支中,熱水器行業品牌集中度相對較高,根據中怡康市場數據顯示,萬和電氣零售量份額16.71%,已經連續十三年行業排名**,然而在廚房電器領域萬和電氣要稍稍落后一些,中裝協近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建材家居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吸油煙機、消毒柜、燃氣灶具)三大品類市場規模已達近千億市場,廚房電器整體市場規模為1182.70億元,萬和電氣2016年廚房電器總營收20.68億元,市場占比不到2%,相反老板電器2016年煙消灶總營收達到了52.95億元,通過下圖可以發現,7年萬和在煙消灶銷售額上和老板、華帝差距不算太大,只是老板和華帝相對而言更加聚焦廚電產品,在此萬和電氣也甚至煙消灶的市場潛力,2016年報中披露萬和電氣將加強廚電領域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萬和電氣**初的創立是在1987年,萬和“四兄弟”在順德開辦桂洲城西電器廠,為同城熱水器廠商萬家樂生產配件,后來盧礎其以技術推動企業創新變革成立“萬和電氣”,30年過去,如今萬家樂已經剝離了燃氣具及廚電業務,萬和整體銷量也與一直緊追不舍的華帝縮小一段距離,雖然一些綜合家電品牌企業如海爾、美的等紛紛進入廚衛電器領域,但萬和電氣目前對標的企業已經成為處在廚衛電器行業**梯隊的老板和方太。
此前有行業報道,眼下萬和電氣**大的挑戰不是廚電行業的殘酷競爭,不是制造業成本上升、轉型升級的壓力,而是60歲以后如何搭建家族企業下一代的核心管理團隊。**早萬和電氣是以盧礎其為首的盧氏三兄弟(盧楚隆、盧楚鵬)和親如兄弟徒弟葉遠璋共同成立和運營,2010年四人控股100%,2016年四人依舊控股75%,包括重點培養接班對象也是從子女中選擇。強家族企業**大的弊端是社會精英進不來,但從萬和經營戰略來看,共同利益載體發展情況還不錯。
但是,萬和仍然面臨勞動密集型優勢漸缺的問題,而人力資本正是技術進步與創新的源泉,當前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即將消失。隨著建材家居產業的快速發展,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高水平的年輕人才和領導太少,而擁有雄厚的人才資本,制造業才能獲得巨大的優勢;另一方面,家居市場綜合性競爭也推動著企業從密集人工生產線向智能智造柔性化生產轉型。
當然不止是萬和電氣,廚電領域包括老板電器、萬家樂也同樣面對人才紅利的挑戰。經濟發展常態下,企業勞動力、原材料、資本等要素價格呈上升趨勢,中小微企業大都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主要依賴低廉勞動力進行粗放型生產,要素成本的提升將擠壓中小微企業利潤空間,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人才紅利挖掘,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智能智造的提升或將成為企業未來搶占市場**大的挑戰。(來源:億歐網)
來源:億歐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