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中旬開始,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真謀劃、多措并舉、細致部署,啟動“暖企”行動,依法依規助力企業修復信用,共為轄區1063家企業恢復信用,失信企業占比從0.34%降至0.169%,提升了廊坊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水平。
加強“府院聯動”,全力打造“信用廊坊”
2023年9月,廊坊中院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執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意見》、廊坊市營商環境半年測算工作約談會議暨年度評價調度會議精神,健全“府院聯動”機制,密切加強與信用辦、稅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門的溝通協作,明確各自工作目標、任務。
廊坊中院廣泛調研,主動學習先進經驗,通過召開嚴重失信企業治理專題會議、聯合出臺文件、定期磋商、專人對接等方式助力企業新生,全力打造守信踐諾信用環境。廊坊中院與市信用辦聯合發布《關于建立健全失信治理協調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廊坊中院發布《關于集中開展嚴重失信被執行人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不斷提升“信用廊坊”建設水平。
全面排查調查,精準修復企業信用
“暖企”行動開始后,“誰能退?怎么退?”成為申請執行人和被申請人雙方共同關注的焦點。廊坊中院執行局局長寇友靖將失信企業信用修復“暖企”行動總結為十六個字:清查梳理、核查摸底、分類造冊、依法處置。
清查梳理:廊坊中院會同信用辦系統梳理失信企業名單,核查摸清失信企業注冊地、經營狀況等基本信息。
核查摸底:根據已查清的失信企業信息,廊坊法院聯合信用辦、鄉鎮(街道、園區)聯合開展現場調查工作,逐一案件約談當事人,填寫《失信被執行企業相關信息摸底表》。
分類造冊:依據核查情況,綜合考慮失信企業情況,按照“集中清理退出一批、幫扶一批、懲戒一批”工作思路,分類建立“退出、幫扶、約束”三類清單臺賬。
依法處置:按照清單臺賬,分類采取措施,盡快盡早修復信用。針對“退出”企業,完善“執轉破”機制,暢通市場退出通道,完成案件流轉;針對“幫扶”企業,督促失信企業履行義務,或促成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針對“約束”企業,加大曝光懸賞力度,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倒逼失信企業履行義務。
加強源頭治理,彰顯“暖企”司法溫度
廊坊某本地企業的家具產品具有一定市場知名度和良好口碑,但因公司管理不善導致資金流斷裂,在一起買賣合同案件中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法官在執行過程中發現,該企業剛剛恢復生產,一旦將其納入失信名單,企業將無法正常生產。法院研究認為該企業有積極履行意愿,結合生產經營現狀,決定對該企業給予60日的寬限期。該企業積極恢復生產,寬限期還未屆滿便分期履行了義務。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