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近日,天津市編制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作為未來5年天津市制造業各項工作的施工圖、實景圖,《行動方案》指出,到202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萬億元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天津市將通過建設完善“1+3+4”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八大工程”等,切實提升先進制造業的“硬核實力”。
提升先進制造業的“硬核實力”
天津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制造業底蘊深厚,產業門類齊全,是全國工業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發展制造業有基礎、有優勢、有機遇。
近年來,天津市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注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在深入分析全市制造業發展優勢和短板、銜接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等行動方案的基礎上,謀劃提出未來五年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旨在為進一步提升天津先進制造業的“硬核實力”。
天津市副市長朱鵬介紹,近年來,天津市圍繞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定位,持續強化創新驅動,著力打造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等151家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建設6家海河實驗室,在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突破一大批“國之重器”核心技術;深入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集中攻堅信創、集成電路等12條重點產業鏈,在鏈規上企業3365家,形成有力帶動;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百億元智能制造專項資金累計支持3000個項目,建成316家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上云工業企業超萬家,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網絡覆蓋和承載效果全國領先;全面提速工業綠色轉型步伐,培育150余家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位居全國前列,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水重復利用率等位列全國第二;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建成20個產業主題園區,培育一批國家級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均超萬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態勢。
完善“1+3+4”現代化產業體系
天津要謀劃的“1+3+4”現代化產業體系具體有哪些內容?
據朱鵬介紹,“1+3+4”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1”,是指發揮引領作用的智能科技產業。主要是全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大力發展信創、芯片、電子元器件、整機終端、算力資源等重點領域,打造“信芯器端算”全產業鏈;加快實現產業數字化,以云服務、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5g+”全面賦能制造業,構建“云網智聯用”數字化生態體系;著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重點發展元宇宙、虛擬現實等新業態新模式,將智能科技產業打造成我市新興產業領跑者、傳統產業加速器。
“3”,是指綠色石化、汽車、裝備制造3個優勢產業。綠色石化主要是推進“減油增化”,向高端和精細化工延鏈補鏈,把南港工業區打造成為世界級綠色石化研發生產基地;汽車產業主要是推動新能源整車擴量提質,大力發展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統籌布局智能網聯車“車路云網圖”,將我市建設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重要供應地和車聯網示范應用新高地;裝備制造主要是發展工業母機、軌道交通、海工平臺、核磁醫療等高端設備,筑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4”,是指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4個新興產業。生物醫藥主要是發揮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現代中藥創新中心等平臺作用,加快發展生物制品、創新中藥等高端產品;新能源主要是提升鋰電、光伏、風能、氫能設備生產規模,打造新能源產業高地;新材料主要是強化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對制造業的保障能力;航空航天主要是加快新型火箭、衛星等“國之重器”研發制造和應用,推動空客天津第二條生產線建設,圍繞龍頭企業加強延鏈補鏈、成龍配套,打造有力支撐航空強國戰略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
切實抓好抓細“八大工程”
據悉,《行動方案》指出,未來五年,重點實施創新引領、產業躍升的“八大工程”。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工程”,主要是牢牢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深化構建“北京研發—天津制造”的創新轉化格局,共同打造鏈群協同的產業推進體系,做強做優京津冀生命健康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等。
“產業強基工程”,瞄準打造“國之重器”戰略需求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建設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高標準打造天開高教科創園,促進成果轉化,構建以市場為牽引、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相協同、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
“產業鏈再造工程”,將持續深耕12條重點產業鏈、49條子鏈,完善“鏈長+鏈主”協同牽引機制,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打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則引導各區重點企業項目向特定空間聚集,加快建設50個產業主題園區,重點培育一批市級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構建產業、科技、金融、人才高水平循環的集群生態。
“優質企業鍛造工程”,鞏固以領航企業為引領、單項冠軍企業為重點,優質中小企業跟進躍升的梯度培育格局,加快品牌化發展、服務化轉型,到2027年國家級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數較2022年末翻一番。
“重大項目牽引工程”,實行重大工業項目清單化管理,加快技術改造,狠抓招商引資,推動成龍配套,力爭未來五年累計新增工業投資8000億元,推動中石化南港120萬噸乙烯、中芯國際“大二期”、力神新能源電池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
“綠色低碳轉型工程”,將有序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工業能效、水效和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提升計劃,到2027年納入國家綠色制造名單的單位和產品數量達到260個,實現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
“產業生態優化工程”,將全面強化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金融支持、土地供給、能源要素等保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效率,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朱鵬表示,為了把這“八大工程”切實抓好抓細,天津市細化分解出113項重點工作任務,配套制定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形成“行動方案+任務清單+政策措施”的工作推進體系,把重點目標任務變成一件件可以做的事項、一個個可以抓的項目、一條條可以落實的政策。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