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近日,記者從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廳獲悉,繼規上工業總產值跨越5萬億元關口后,湖北規上工業營收再破5萬億大關。2022年湖北省工業經濟效益分析顯示,面對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湖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3789.9億元,同比增長8.4%,總量居全國第8位,較2021年前進一位。
湖北經信廳表示,2022年,面對新冠疫情多發散發,國外環境復雜多變等超預期因素帶來的復雜嚴峻挑戰。湖北省工業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態勢,工業營業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企業利潤結構有所改善,規上企業數量再創新高,但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區域、行業恢復不平衡不充分,工業企業效益恢復仍面臨諸多挑戰。
工業生產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水平
數據顯示,2022年,湖北省有效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工業生產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水平,企業效益狀況不斷改善。
從行業看,41個行業中有35個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其中8個同比增速超20%。
從企業規模看,小型企業同比增長10.9%,快于大中型企業4.7個百分點。
從市州看,林區、孝感、宜昌增長較快,分別增長37.7%、19.4%、17.8%,5個市州年營收規模超過三千億元,其中武漢、襄陽、宜昌、荊門分別達到1.6萬億元、7519.4億元、4919.3億元、3278.1億元,孝感首次突破三千億元大關,達到3591.1億元。
數據顯示,半數以上市州和行業利潤同比改善,利潤結構有所優化。2022年1—12月,湖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39.6億元,同比下降2.4%。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5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或減虧,占比過半。
制造業行業中,機械行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速,同比增長16.6%,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7.7%、20.6%、16%。汽車制造業利潤降幅由2022年1—5月的-35.6%收窄至2022年1—12月的-7.1%,呈現企穩回升態勢。
從企業結構看,私人控股企業和小型企業利潤增長較快,分別同比增長8.5%和8.8%,展現出較強發展活力。
從市州看,17個市州中有10個市州利潤保持正增長,其中潛江、林區、宜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54.1%、72.5%、29.0%,增幅居全省前列。
“專精特新”企業實現翻身趕超
湖北省經信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湖北省規上工業企業總量達17526家,同比新增2368家、凈增1257家,均為近五年來新高。
據了解,2022年,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評定中,湖北省新增303家,超過前三批總和,居全國第6、中西部第1位。目前,全省國家級專精特新總數達473家,全國排名由第13位升至第8位,與規上工業營收總量的全國排名保持一致。
從市州看,湖北省17個市州中有9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數超過100家,其中武漢新增404家、襄陽新增289家、黃岡新增229家。
作為湖北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標桿”“頭雁”,“小而專”“小而精”的湖北企業營收穩步提升,利潤整體提升,顯現出強勁韌性。
據了解,湖北省省47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戶均營收從2020年的2.63億元增至2021年的3.51億元,其中27家2021年營收超10億元,占比同比增長68.75%;戶均利潤從2020年的2700萬元增至2021年的3700萬元,同比增長37%,其中利潤破億元的增至26家,占比同比增長31.25%。
繼續深入推動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見效
2022年,企業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為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湖北省持續出臺政策為企業降本減負,落細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2022年,企業庫存增速持續回落,成本壓力邊際改善。
2022年末,湖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比上年增長10.5%,增速比11月末、三季度末分別回落1.0和2.7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3.4天,快于全國平均水平4.2天,比11月末、三季度末分別減少1.7天、5.5天。
企業庫存增速持續回落,庫存周轉有所加快,有利于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促進工業生產恢復。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29元,比2022年1—11月份、2022年1—10月份分別減少0.19、0.13元,單位成本下降將有利于企業利潤恢復和改善。
此外,今年是湖北省重大項目高質量建設年,錨定投資這個最大內需,湖北各地紛紛攻堅項目主戰場,為高質量發展和先行區建設聚勢賦能。1月31日,湖北省舉行武漢新城重大工程啟動暨一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506個、總投資1.5萬億元,再創單季新高。
據了解,這2506個項目,覆蓋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其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投資占比58.2%,基礎設施投資占比29.8%。如位于武漢市江夏區的智能醫療基地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24.5億元,涵蓋醫療科技、智能器械等高端領域,將打造中部地區大健康產業新地標。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