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明確提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并作出重點部署,為我們做好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清醒認識當前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清醒認識防疫情、穩經濟、保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和辯證統一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當前工作的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按照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省委各項工作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以實際行動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疫情要堅決防住
始終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堅決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按照“早、快、準”要求,切實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標準化水平,在筑牢疫情防線和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努力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1.高效精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織密扎牢外防輸入防線,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全面加強疫情監測預警,強化屬地“第一時間、第一落點”管控,嚴格“落地核酸+點對點轉運+精準賦碼”全鏈條工作機制,嚴格健康碼查驗措施,加密重點人群核酸檢測頻次,常態化進行社會面篩查,確保“四早”要求落到實處。加強農村、學校、交通場站、養老院、工廠、商超等重點場所、重點部位防控,周密做好境外航班經停入境、冷鏈物流、寄遞物流等防控工作,做到全流程閉環管理。以快制快做好局部疫情應急處置,一旦發現疫情,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加快開展流調溯源、排查管控、“三區”劃分、核酸篩查、轉運隔離、醫療救治等各環節工作,確保應急反應速度跑贏病毒傳播速度。對重點區域實施“整體封控、分區管理”,徹底封住風險區域、圈住風險人群,守好疫情外溢關口,堅決防止發生社會面擴散和隱匿傳播。
2.科學布局疫情防控能力保障。完善組織體系,健全“一辦十一組”聯防聯控機制。堅持各級黨委副書記專責抓疫情防控,縣鄉至少一半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落實交通卡口縣處級領導干部現場帶班制度,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及疫情防控臨時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要堅定站在防控工作第一線,堅持查漏補短,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各市按照每萬人不少于60間的標準,儲備“質”“量”雙達標的隔離房間,細化完善隔離點儲備清單和梯次啟用機制,確保能夠拿來即用。抓好三級備勤流調隊伍建設,各市要建立市級不少于200人、縣級不少于100人的流調隊伍,省級要儲備不少于人的跨區域支援復核流調隊伍,加強技能培訓和科技運用,切實提高流調溯源的質量和效率。推進“抗原篩查+核酸診斷”模式,提高日常檢測能力和機動檢測能力,推廣設置便民檢測點,實現全流程信息化,增強檢測準確率和及時性。太原、大同、忻州、長治、運城五市要做好方艙醫院建設工作,確保有需要時在1—2天內投入使用。加強疾控隊伍和動員能力建設,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3.堅決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全面落實國家政策要求,全力推進我省貨運物流保通保暢意見及配套政策落地見效。強化“一盤棋”意識,加強調度和檢查,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優化完善防疫通行管控措施和助企紓困政策,實現民生托底、貨運暢通、產業循環。落實部省站三級調度、路警聯動、區域協調的保通保暢工作機制,科學合理設置防疫檢查點并及時通報設置情況,確保交通主干線暢通。實施貨運司乘人員“即采即走即追”+“人員閉環管理”,建立“白名單”制度,推行全國統一通行證,全力保障貨運物流特別是醫療防控物資、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物資、郵政快遞等民生物資和農業、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產物資的運輸暢通。加快推動快遞物流行業復工復產,全省建設56個快遞總倉,各縣可設置中轉倉,在確保防疫安全前提下,提高快遞效率。積極協調解決物流、快遞、運輸等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落實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實施增值稅留抵退稅,以及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等政策,為貨運司乘人員等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有針對性地研究出臺一批新的扶持政策。
4.緊緊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克服疫情對就業的影響,落實國家及我省助企紓困穩崗各項政策,更好發揮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推動農民務工就業穩規模、強技能、提質量。受疫情影響較大、服務業運行困難的地方,可通過發放政府消費券等方式,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更多提升群眾的獲得感。落實各項調控補貼政策,加強采購儲備和市場監管,確保一旦發生疫情,糧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質量不降、價格穩定。制定教學工作方案,做到“停課不停學”、疫情一穩及時復學。建立完善疫情條件下醫療服務管理運行機制,落實“分院分診、分區門診”等要求,為急危重癥患者、慢性病人等提供連續可靠的醫療服務。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完善低保、特困等救助政策,全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救助機制,堅決徹底抓好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整改,把增加脫貧人口收入作為根本措施和工作著力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二、經濟要全力穩住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快落實已經出臺的政策,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在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的基礎上,確保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時間任務“雙過半”,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5.全力做好經濟運行監測。密切關注經濟運行情況,利用二季度經濟發展黃金期,全面落實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70條”、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61條”等各項政策措施,抓好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項目適度超前布局,強化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加強對太原鐵路樞紐客運西環線、太原機場三期改擴建等重大建設項目的過程管理和實時調度。加大對旅游、批零、住宿、餐飲等消費產業及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振消費意愿,刺激消費增長。針對龍頭企業和新興外貿主體開展定向幫扶,支持各類市場主體聯手開拓國際市場,全力推動外貿企穩回升。
6.夯實傳統優勢產業基本盤。發揮好煤炭壓艙石作用,落實日調度機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定煤炭日產量,并做好運輸保障工作。按照“上大壓小、產能置換、淘汰落后、先立后破”原則,有力有序推進六大傳統高耗能行業能耗雙控行動,做好新舊產能平穩有序銜接,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推進煤電現役機組節能降耗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確保完成改造煤電機組1800萬千瓦的目標,有序上馬超超臨界機組。加快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鋼鐵企業超超低排放改造和焦化行業“上大關小”、干熄焦改造及余熱利用,推動粗鋼、鋼材、焦炭、水泥等工業產品恢復到正常生產水平。大力發展廢鋼回收加工產業,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積極開展數智化賦能,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7.加快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按照高于傳統產業增長速度來謀劃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光伏電池等先進制造業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全產業鏈培育、高成長性企業培育、未來產業培育四大工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大信創、半導體、信息服務等產業集群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數據流量谷,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分行業做好產業鏈培育戰略設計,深入推行“鏈長制”,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推動能耗、土地、環境容量等各類指標配置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堅定不移支持技術和能效處于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8.穩定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按照“十穩十提”要求,認真做好全年“三農”工作。及時研究解決糧食生產重大問題,針對去年嚴重秋汛導致冬小麥苗情基礎差的情況,強化田間管理和促弱轉壯,努力奪取夏糧豐收。嚴守耕地紅線,狠抓春播任務落實,采取有力措施,堅決遏制和杜絕耕地棄種撂荒,做到應種盡種。進一步優化調整種植結構,抓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確保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65萬畝以上,完成82萬畝復合種植任務。持續推進種業振興,建設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加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儲備和調劑調運,暢通農資企業物流,確保農資到村到店到田,不誤農時、不誤農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技術指導服務水平,強化農業氣象災害防控和動植物疫病防治,確保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
9.穩定市場主體助力企業解困。全面開展“市場主體建設年”活動,認真落實市場主體倍增工程“48條”、強化要素保障“78條”、產業用地支持“23條”等政策措施,力爭全年市場主體增長15%以上。梯次推進個轉企、小升規等工作,積極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確保今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達到7戶左右。建立民營經濟考核評比機制,實施晉商晉企貼心計劃,堅定不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常態化開展入企服務,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落實好國家退稅減稅降費、助企紓困各項政策及我省配套政策,幫助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物流、訂單、用工、資金等方面具體困難和問題,確保生產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幫助企業建立信心、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10.深化省屬國資國企改革。落實國資國企改革“32字”要求,推動省屬國企提質增效。扎實做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工作,做好省屬煤企戰略重組“后半篇文章”。落實好省屬國企扭虧減虧三年攻堅行動方案,“一企一策”制定重點虧損企業脫困措施,確保完成全年扭虧減虧任務。嚴格落實省屬國企負債約束和投資風險監管。推動省屬國企做好職工安置、防止欠薪欠保、維護安全穩定等工作。
11.全力完成開發區年度目標任務。加大對開發區物資調入和產品輸出的協調保障力度,確保物流體系暢通可靠,加快推動開發區項目開復工、企業復產。對去年以來開發區簽約、開工、投產項目開展“回頭看”,持續組織開展項目建設“三個一批”活動,從投資規模、畝產效益、創新能力、能效水平、排放標準等方面,著力提升開發區項目質量。狠抓項目投產達效,確保完成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的目標任務。深化開發區“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全面落實支持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各項政策。
12.加快建設山西中部城市群南北引擎。扎實推進“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全面落實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加大對晉北、晉南、晉東南城鎮圈的支持力度。支持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加快推進雄忻高鐵、集大原鐵路、太忻大道、滹沱河供水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布局開工一批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類重大項目。支持山西綜改示范區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科技創新、人才引育、改革集成等方面,繼續走在全省開發區前列。開展城市更新行動,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力度,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參照“四好農村路”做法,扎實推進農村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推動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向戶延伸。
三、發展要確保安全
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我省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把安全作為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標志,統籌發展與安全,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各類風險防控能力,確保全省政治社會大局穩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切實當好首都“護城河”。
13.堅定維護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牢記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是最高的國家安全,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自覺同一切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作堅決斗爭。建立健全國家安全重大風險清單管理和定期報告制度,開展系列專項行動,堅決防范政治安全風險以及其他領域風險向政治安全領域傳導集聚。深入推進反滲透反顛覆反恐怖反分裂斗爭,持續打擊非法宗教滲透、邪教滋擾和境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等活動。筑牢市縣防線,嚴防各類風險途晉進京。加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打好維護國家安全人民戰爭。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斗爭主動權,積極營造正面輿論環境,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持續凈化網絡政治生態,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實守好守牢高校意識形態主陣地。
14.堅決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山西貢獻。推進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先行區建設,著眼國家能源安全需要,扎實做好煤炭增產保供、產能新增、礦井技改和新礦井建設等工作。落實“三穩三不準”要求,加強電力安全風險管控,強化電力系統網絡安全,深化電力設施安全保護和風險排查治理,增強能源儲備和應急保障,加快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能力建設,防止出現“拉閘限電”。圍繞“十四五”末全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到50%、發電量占比達到30%的目標,加快推動光伏、風電基地化發展,促進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因地制宜推廣地熱能利用。加快推進列入國家規劃“十四五”重點實施的10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加快新型儲能發展,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供應能力。
15.有力防范金融等領域重大風險。發揮資本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規范和引導各類資本健康發展。進一步摸清我省平臺經濟底數,結合實際落實平臺經濟專項整改要求和支持政策,實施常態化監管,防范各類風險,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有序推動農信社、山西銀行等省屬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提質增效,發揮好“兩系統一平臺”穿透式監管功能,實現風險早發現、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健全政府債務化解方案和應急預案,有效化解存量債務,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落實我省關于市縣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指導意見,提升融資平臺公司經營水平和償債能力,緩釋債務風險。堅持“房住不炒”,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地方黨委政府屬地責任,支持各地從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推進房地產企業風險化解,切實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6.堅決守住安全生產底線。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十五條”硬措施和我省細化實化的“56條”具體舉措,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燃氣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持“三管三必須”原則,嚴格落實安全監管專員制度,以質量標準化工作為抓手,突出抓好煤礦安全生產,切實防范瓦斯、水害、頂板和火災等事故風險,加快推進智能化礦井建設。深刻汲取代縣大紅才鐵礦“6·10”透水事故教訓,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尾礦庫、排土場的巡查、監控力度,有效防范井工礦山透水、采空區塌陷、尾礦庫垮壩等事故風險,嚴厲打擊盜采礦產資源、層層轉包分包等非法違法行為。深刻汲取襄汾“8·29”重大坍塌事故教訓,組織開展城鄉自建房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不斷完善并嚴格落實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各項制度,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對全省事故多發的長下坡、大長隧道、橋梁等重點路段進行集中整治,持續開展車輛超載超限治理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底線。深刻汲取太原臺駘山游樂園冰雕館“10·1”重大火災事故教訓,不間斷開展旅游景區、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文物古建筑、老舊小區、倉儲物流場所等重點場所消防安全檢查,嚴防漏管失控引發重特大火災事故。
17.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各項工作。深刻總結去年抗擊最強秋汛的經驗教訓,密切關注氣象變化,全面深化落實河湖長制,扎實開展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確保汛前完成245座水毀水庫工程設施以及1027公里河道堤防水毀修復,加快推進病險水庫、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任務。汛前重點排查黃土區、旅游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交通干線、工礦施工區、重點水利電力工程、輸電輸油設施以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人口聚集區。密切關注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隱患,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隱患專項排查。加強街區排水管理,部署開展汛期排水管控專項行動。綜合利用衛星監測、飛機(無人機)巡護和地面巡邏等手段,及時發布森林草原火險預警信息,強化野外用火管理,嚴厲打擊違法用火行為,防范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發生。扎實做好地震、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各類災害防治工作,防止群死群傷事件發生。
18.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落實《2022年山西省生態環境工作要點》,緊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科學精準施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完成全年生態環境各項約束性指標任務。針對重大節點、重大活動、極端天氣,完善環境質量保障方案,合理有序采取應對措施,堅決杜絕簡單粗暴“一刀切”。持續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突出抓好黃河流域林草生態建設。加快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等反映問題的整改,統籌開展省級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和派駐日常監察。高度重視環境污染、危險廢物傾倒、交通事故、安全生產事故等導致的突發環境事件和風險,建立健全應急協調機制和綜合應急救援體系,最大限度減低環境損害。嚴肅整治侵占重要生態空間、破壞損害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防止發生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事件。
19.全力做好基層社會治理。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持續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綜治中心提升年活動,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深入開展各類社會矛盾風險隱患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突出抓好重點領域信訪問題排查化解。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扎實開展以“掃黑惡、治電詐、打盜竊、禁毒品、護民生”為重點的打擊整治行動,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震懾態勢,堅持重拳出擊、露頭就打。全面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態勢。堅持打防并舉、標本兼治,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加強對重點群體管理,落實動態管控和幫扶幫教措施。健全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加強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預案管理,緊盯旅游景區、商超市場、大型活動現場等人員密集部位場所,強化安全監管、巡邏防范,編織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
20.加強干部作風和能力建設。督促廣大黨員干部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確保執行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防止因“大撒把”引發矛盾事故、造成工作被動。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督促廣大黨員干部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通過科學研判形勢、完善應急預案、強化工作舉措、優化力量配置等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風險的底線,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見實見效。結合全面建設清廉山西,堅決糾治影響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加重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入整治損害黨的形象、群眾反映強烈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堅決查處不尊重規律、不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的亂作為問題,堅決查處推諉扯皮、玩忽職守、不思進取的不作為問題,督促糾正工作過度留痕、檢查考核過多過頻等問題。鞏固拓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認真落實領導干部調查研究、下訪接訪、結對幫扶等制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四論四不唯”“三讓三不讓”,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實事求是容錯糾錯,進一步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拼搏奉獻。以提高算賬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加強干部能力素質培訓,推動黨員干部深化理論學習、完善知識體系、強化實踐歷練。
全省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堅決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久久為功,進一步做好全省各項工作,續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