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李晉閩研究員率領的團隊獲得《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一等獎,照明行業迎來高光時刻!
此次“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獎勵大會一等獎,在照明界引起很大轟動,加上前段時間高光效硅襯底led發明帶頭人江鳳益校長榮獲照明行業首位院士稱號,過去一年可以說喜事連連,一系列史無前例成就獲得更稱得上實至名歸!這極大提振了照明人應對未來挑戰的信心與決心,大家都在為我國半導體照明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歡欣鼓舞。與發達國家相比,從跟跑、并跑最終到個別領域領跑實屬來之不易!但是也應清醒的看到,在應用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雖做到了領先,但在供給側:從制成設備到尖端制造;從新材料到新工藝,還存在諸多卡脖子工程,全產業鏈發展仍受制于人,在特殊應用領域、健康領域還存在短板。電光轉化雖取得了效率上突破,光通訊領域還存在技術瓶頸;超越照明,紫外、深紫外技術依然在不斷探索的路上。
(左二江鳳益院士)
除此之外,即便在應用層面,高端技術產品光參數技術水平還面臨來自國外大公司研發團隊的挑戰,高端產品走出去仍存在技術壁壘。在光效利用,提高照明利用率上仍需關注客戶特殊需求,光源光效提升雖可減輕散熱壓力提高效率,但仍需做到規范控光,不能恣意揮霍濫用光源光效,這除了會產生光污染外,藍光危害也不可小覷。更主要的是,基于電子類產品耐高溫差這一共性,過高輸出功率將導致使用壽命降低,也不利于與智能控制完美對接。為此,應尋求在滿足使用標準前提下努力將功率降下來。“精準照明、因需配光、應照即照、趨利避害”這十六個字仍將是未來半導體照明產業健康發展所應遵循的一條基本路線,且不會因光源技術的提升而所改變!
在今后研究道路上,還應不斷砥礪前行,奮發進取,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身于這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中,憑借巨大的應用市場潛力造就我們的后發優勢。
在實踐方面,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大型國際活動接踵而至,為體現城市競爭力,充分展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發展成果,從g20峰會,到金磚五國會議,從上合組織峰會到世界軍體大會,中國營造了頗為震撼的亮化景觀迎接八方來客,再一次聚焦了全球目光,呈現給全世界驚嘆!同時也是對多年來照明行業快速發展所取得成就的一次大檢閱,照明人有足夠的理由引以為傲。
但是照明從本質上來看更加強調:滿足需求之外應更加注重功能性,更加關愛健康。回歸本源,走常態化發展路線,是照明發展的客觀需求,喧囂過后,當歸于平靜。靠感觀刺激撩拔內心情愫的方式,宜轉向“潤物細無聲”的冥思場景;“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片刻歡娛也該重回“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曼妙時光。這些都是照明設計者應該發揮想像力和認真思考的。炫酷代表曾經的擁有,但不代表未來的需求,未來需要感知內心更加柔軟的部分,那就是創意所引發的共鳴、深愛需滿足的個性空間,審美本該留有的空白!
在產業發展方面:電子產品逐步取代電器產品,應更加強調系統架構各功能組件的協同一致性,而非完全依賴光源本身。用傳統光源照明性能評價方法評價led特性,既不科學也過于牽強。led 光源光效無法真正反映led的能效。單顆led光通量無法單獨成為光源;led集成模塊后因其所使用導熱基板、熱導移系統不同,其出光量并不等同于該led光通量總和。因此,配光與散熱的精準設計,對更好發揮光源特性、滿足被照物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重視光源的同時也應更加重視匹配光源的外部環境,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廢!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