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間,無人機制造商億航智能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eh”,發行價為每股ads 12.5美元,發行320萬股ads,代表640萬股a類普通股,此次ipo募集資金4萬美元。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needham&company和老虎證券將擔任承銷商。
上市首日,億航智能開盤報12.55美元/股,較發行價微漲0.4%;收報12.5美元/股,市值為6.63億美元。
億航方面表示,此次ipo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于五個方面,包括產品、服務和技術的進一步研發;銷售和市場營銷,包括開發全球銷售渠道;繼續擴大產能;開發城市空中交通解決方案;以及潛在戰略投資和收購。
據了解,億航成立以來經歷了由消費級無人機到to b端的轉型,然而,自轉型以來,億航無人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近三年虧損超過2億元。業內人士表示,這與其轉型和研發投入有關。
除了業績虧損,億航在具體業務方面也面臨諸多挑戰。億航的主要營收來源為交付可載人aav,但交付數量并不多,且續航時間與續航距離有限。而業內人士表示,億航在物流無人機的發展上也面臨多方競爭與諸多不確定性。此外,在空中表演方面,億航無人機曾在大型表演中出現“亂碼”事故。
天眼查數據顯示,億航無人機的最新融資記錄仍然停留在2015年,那么億航無人機不受資本市場青睞的原因是什么?成功ipo的億航前路將通往何方?
轉型to b端市場,三年虧損超2億
億航成立于2014年,早期從事消費級無人機業務。業內人士表示,彼時,投資方更加看好另一家無人機企業大疆,致使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這迫使包括億航在內的眾多無人機企業開始考慮放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謀求轉型。
招股書顯示,2016年末,億航開始逐步淘汰消費級無人機業務,向行業應用轉型。其官網信息顯示,如今,億航將自身定位于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科技企業,致力于空中交通,提供自動駕駛飛行器產品和解決方案,覆蓋城市空中交通(包括載人交通和物流運輸),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體等應用領域。
從收入結構來看,空中交通解決方案已成為億航最核心的營收來源,主要包括可載人aav的銷售收入和物流服務收入。數據顯示,空中交通解決方案在其2019年前9個月的收入占比為72.6%,而這一數字在2018年同期僅為4.5%。值得注意的是,智慧管理城市和空中媒體的收入占比大幅降低,前者從2018年前9個月的47.1%降至2019年同期的0.2%,后者則從2018年前9個月的46.6%降至2019年同期的26.1%。
對此,億航方面表示,城市空中交通收入的大幅增長主要是緣于可載人aav的進一步商業化。2018年前9個月,億航僅出售了3臺可載人aav,今年同期則增加至35臺。其中,2019年q3總計出售了18臺可載人aav,超過前2個季度之和(17臺)。而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體兩項收入的大幅減少則分別因為周期波動和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
然而,自轉型以來,億航一直呈現出虧損局面。2017、2018年和2019年前9個月,億航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70萬元、6649萬元、6713萬元,凈虧損分別為8658萬元、8046萬元、4784萬元。過去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億航累計凈虧損超過2億元。
關于億航持續虧損的原因,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表示,“近年來,億航從消費市場轉型到b端市場,而無人機本身是一個需要大量投入和研發的產物,將大量的資金用于研發,在某一領域去深耕,這是億航為之后的發展做鋪墊的過程。”
從財務數據分析,億航的毛利還不能支撐其巨額研發費用。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億航研發費用分別為6866.9萬元、6027.6萬元及4169.9萬元,營收占比分別為216.7%、90.7%及62.1%,而毛利分別僅為418.4萬元、3374.7萬元及3802.2萬元,毛利率分別為13.2%、50.8%及56.6%。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研發費用、研發費用率下降,以及毛利率增加,該公司虧損額呈縮減態勢。
張書樂表示:“未來億航的業績是有增長的可能的。目前消費級無人機已經碰到了天花板,而在b端,因為未來5g將開始普及,工業互聯網需求馬上就會變成剛需,很多公司都在嘗試通過無人機進行物流、森林防火、農業耕作等,這些都是工業領域無人機的使用方向,每一個垂直領域都可以開發出不同的型號。”
載人aav交付數量有限,客戶集中度高
除了業績虧損之外,自創立以來,億航的業務經歷了多方挑戰。
億航的主要營收來源為交付可載人aav,但其載人aav交付的數量并不多。截至目前,億航交付了38架aav,其中37架為兩人座aav(ehang 216),以及1架一人座aav(ehang184),有28架aav尚未交付。
億航在招股書中坦承,雖然與國外數家客戶簽署了意向性采購協議,但一些協議附帶苛刻的條件。
而在續航時間與續航距離上,不管是ehang 216還是ehang 184,這兩款aav的續航時間只有21分鐘和19分鐘,最遠距離為35公里和31公里。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就億航無人機的續航距離和續航時間來看,不具備大規模商業化的可能性。
除了載人無人機外,億航智能還推出了物流無人機,用于城市內短距離運輸。2018年6月,億航在廣州開通了第一條城市內無人機物流配送航線;今年5月與國際知名航空快遞企業dhl合作,發布國內首個全自動智能無人機物流解決方案。此外,招股書披露,億航智能還與永輝超市達成合作協議,但未披露具體的合作金額。
關于目前物流無人機的發展情況,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對藍鯨tmt記者表示:“物流無人機仍在應用探索初期,仍然受制于公共安全、續航能力、空域管制等問題,僅在部分區域范圍內運營,多為偏遠山區等地面交通不暢地區的快遞配送為主,仍然是企業內站到站的配送,而不是面向消費者的站到門的配送。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更高效敏捷的快物流支撐,而中國快遞運輸結構中,公路運輸占比高達近80%,空運比例明顯偏低。”
事實上,目前,除了無人機行業的玩家外,電商、物流巨頭也在該領域有諸多布局。
對此,楊達卿表示:“電商及快遞企業都是航空物流服務需求方,物流服務是核心競爭力,貨運無人機有其專業的產業鏈,并非快遞及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由于貨運無人機發展還處于早期,電商及快遞企業占據需求側優勢,如果投入貨運無人機市場,不排除未來能贏得主導優勢。”
在空中表演方面,近年來,億航也一直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睞。招股書顯示,億航智能至今已完成70余場空中表演,并稱去年4月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超過1300架無人機參與空中表演。
然而,據媒體報道,去年5月1日,億航無人機在“紅五月 西安城墻國際文化節”開幕首秀中出現嚴重失誤,一部分無人機沒有飛到預定位置,1374架無人機未能成功組成完整圖案,網友稱之為“亂碼”。此外,還有視頻顯示,在表演結束的回收過程中,億航無人機是直接掉下來的。根據當時的招標信息顯示,此次演出費用高達1050萬元。
此外,億航智能還存在客戶集中度過高的風險。招股書稱,億航智能2018年最大客戶占總收入比例達30%,2019年上半年這一數字上升至45%,最大的兩家客戶合計在應收賬款當中占比66%。
張書樂:“工業領域的無人機應用場景還在摸索階段,億航無人機目前的確面臨客戶單一的情況,但是目前億航的客戶可以說是一個‘樣板間’,一旦成功了,可能會為其帶來更多的用戶。”
工業領域無人機前景不明,5g或能提供機遇
根據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規模為37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增長至103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5%,屆時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占比約48%。
在細分市場中,frost & sullivan預測稱,全球乘客城市空中交通市場(包括提供載人級aav的硬件、軟件及相關服務等)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31%,從2018年的30萬美元增至2023年的30億美元。載人級aav預計將用于日常通勤、觀光、搜索和救援以及應急和災難響應等場景。
從數據看,商用無人機前景可觀。然而,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自創立至今,億航無人機共獲得3輪融資,其中,最后一輪融資發生在2015年,距今已過去4年。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億航無人機多年來未對外宣布有融資成果,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外界對其研究項目的信心。
張書樂表示:“資本市場很多時候更加青睞于短平快的項目,比如,針對消費市場的無人機讓人馬上就能看到成果。而工業領域的無人機太過于漫長而且中間會有很多變數,它不僅包括自身設備的研發,還包括后續的基礎建設,5g、基于視覺識別的人工智能,這些能不能與工業領域的無人機配套,資本市場還存在很大的疑慮。”
業內人士表示,億航所在的無人機行業面對的最大風險來自于航空監管。億航招股書顯示,根據中國民航總局2019年2月發布的無人機試行規則,億航就其客戶在物流業務中使用ehang 216向民航總局提出了申請,目前僅通過了初步審查,預計可以在2019年年底前獲得批準。此外,億航試飛航線還需要獲得軍方地方部門的批準,這種批準通常是一次性或在短時間內有效。
招股書指出,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授予的無人機實驗性特殊適航證中,僅允許用于研發、市場調查和機組人員培訓等,嚴禁無人機運送貨物或載人。億航也承認,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的相關適航證可能是個漫長的過程,無法估計需要等待多長時間。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在乘用aav開發方面,億航的確算得上先行者之一,但目前很多航空航天和其他領域的重量級玩家也都投身于商用aav的開發,其資源與應對監管的專業能力是億航所不能匹敵的,這意味著億航未來面臨的競爭將極為嚴酷。
據了解,目前,正在開發aav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波音、空中客車、洛克希德馬丁、諾斯洛普·格魯門、埃爾比特系統、優步等。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