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因電動車充電導致起火的案件不勝枚舉。充電不規范、電池質量差、電壓不匹配、電動車老化……電動車充電引起事故,原因有多種,但最主要是因為電動車用戶在樓道和家里充電。但為何電動車在樓道和家里充電屢禁不止?最重要的原因是電動車公共充電設施缺乏。
正因為這個尷尬的現實原因,我們在討論電動車充電起火案件時,是否能夠換個角度,試著從解決充電渠道的源頭問題上來討論?有關部門是否也能夠從城市規劃等層面上,將電動車充電問題納入社會議題來想辦法解決呢?
大龍街近期通過源頭治理、配齊充電設施、加強監督管理、強化宣傳引導等措施加強電動車安全管理,這是強化電動車充電安全的有效探索,值得點贊。在這些措施中,“配齊充電設施”這一條最令人期待。大龍街提出,“將在每個小區樓下設置多個集中停放電動車的車棚供小區業主使用,配備監控設備及相應的消防設施。針對難以建成車庫(棚)、充電設施的老舊住宅小區,依法引導建設一個或多個相對獨立的安全區域,設置符合安全條件的小型集中臨時充電點。”
筆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目前電動車充電有兩種看起來比較安全的做法。一種是在小區或單位停車場設置統一電動車充電處,提供一定面積的車位和電源,方便電動車充電。另一種則是設立一些快遞網點所使用的防爆充電柜,將電瓶拆卸,置入柜中充電。大龍街提出“配齊充電設施”就是選擇了第一種方式。
充電設施建設是解決痛點的一劑“良藥”,這劑“良藥”能將電動車集中在一起充電,規范管理,避免在家中或樓道充電,是一種既方便群眾,又相對安全的方法。但是,如何推進充電設施建設、讓各小區配齊充電設施、提高充電設施的使用率等問題也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充電設施在規劃、選址、建設、運營等方面并沒有統一標準,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尤其單單通過街道政府來推進,讓充電設施在每個小區樓全覆蓋,其實有相當的難度,考驗著基層政府治理的智慧。
小區配齊充電設施,規劃應先行。目前國內一些城市已經將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納入新建小區配套范圍,與小區其他設施同步建設、同步驗收。番禺可進行參考,將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與新建小區和老舊小區改造等問題統籌考慮,進行試點推行。
有了規劃,接下來就要制定充電設施建設運營的規范標準。要規范電動車集中停放點消防安全條件,明確電動車棚、車庫采用防火材料等消防設施器材,并與建筑物保持安全距離。同時充電設施應具備定時充電、自動斷電等功能,電氣設備和線路鋪設要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公共充電設施如何防盜,也是要考慮的問題。
充電設施建設,既是一項民生工程,也可以是一種市場行為。長遠之計,推進小區充電設施建設,讓小區住宅樓配齊充電設施,應更多地把著力點放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上,予以一定補貼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出臺更多有力的措施,鼓勵本土企業參與技術研發和試點推廣工作,推動平安社區智能化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新方案。作為一種共享資源,未來的充電設施利用必然會進入智能化物聯網時代,可以參照共享單車、智能分類回收箱的經驗,依托更先進、更豐富的技術手段,來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