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 輝
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china ev100)與國際環保公益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在京發布雙方首次合作的《中國充電服務市場如何健康發展》研究報告,指出充電服務市場當前存在五大痛點。
痛點一,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車多樁少,或與實際需求不匹配。首先,車樁比、服務半徑等概念被盲目套用。國家《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后續相關媒體解讀中出現了總體車樁比1:1的說法;地方政府制定也盲目套用,造成政策脫離實際。同時,不少城市規劃中仍然采用服務半徑作為布局依據,但實際建設中,場地、電力等條件會更加直接地約束充電網絡的布局。其次,盡管車樁比呈下降趨勢,但充電樁數量仍然跟不上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從公樁布局來看,多省份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遠未達到規劃要求。乘用車與私人充電樁配置比例應接近1.5:1,但目前僅為4.5:1。此外,從電樁建設結構看,直流快充樁建設進程仍然有待加速。國內量產乘用車充電功率最高已達到150kw,商用車充電功率普遍在200~350kw,最高接近kw,目前主流的60~100kw充電樁已不能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再次,大幅提升充電效率的需求十分迫切,這對整車、動力電池、充電樁和電網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短期內難以滿足。
痛點二,收取充電服務費的單一模式盈利困難,充電樁利用率低。現階段,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的收入來源主要是收取充電服務費,隨著運營商不斷創新服務運營模式,行業普遍虧損的狀態已有所好轉。但是,由于前期投資建設成本高昂、充電樁使用率低、工作環境惡劣,致使設備壽命明顯低于常規電器,以及充電設施分散布局帶來運營維護壓力等原因,大量中小型充電樁公司尚未實現盈利。充電樁利用率低已成為制約充電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2018年全國公共充電設施充電量約24億kwh,各月份公共充電設施平均小時利用率都不足10%。從調研情況看,目前運營商能獲取的平均充電服務費在0.4~0.6元/kwh,較各地政府制定的服務費上限有較大增長空間,但由于競爭激烈,服務費水平較難提升。
痛點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度較大。首先,場地獲取困難。在社會停車場所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獲取可供建樁的場地使用權較為困難,直接購買和租賃場地的運營成本過高;私人乘用車領域則仍存在充電設施建設難題。其次,政策環境不夠完善,部分政策不夠細化。多數城市并未出臺適用于當地居民區或工作場所的充電樁安裝流程文件,導致私人和工作場所充電樁安裝沒有法律依據。再次,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還存在電力接入周期長和成本高、核減表安裝困難、報樁立項備案流程復雜周期長等問題。另外,無法獲取大工業電價導致充電電費高。由于土地資源的緊缺,很多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沒有單獨報樁,而是選擇與場地的物業合作,而物業、停車場管理機構等第三方用電大多屬于商業用電,價格高于大工業用電。
痛點四,充電設備質量參差不齊。一方面,充電設備制造門檻較低,不同品牌的充電設備品質參差不齊,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充電設施運營商大多采購、運營關聯企業生產的充電樁。設備制造商為降低產品價格,導致關鍵元器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充電設備還存在維護不到位的問題。隨著這兩年行業準入門檻的降低,很多社會資本進入充電樁運營領域,大量投建廉價充電樁,通過政府補貼即可收回大部分成本,對于能否保證長期穩定運營則不在乎。而由于政府追責不到位,越來越多的充電樁企業沒有為用戶提供完善的售后保障。此外,充電樁維修沒有形成一套統一、規范的服務標準。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