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械行業是深圳工業結構中最“重”的組成部分。深圳要適度給工業加“重”,大力發展機械工業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如何把“重”做強,做成大型產業鏈、產業群,對于已經形成局部產業優勢、初具強勢產業雛形的深圳機械行業來說,就成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編者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裝備產業,機械工業歷來是制造業的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撐與載體。在深圳市政府適度給工業加“重”的政策引導下,深圳機械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而來自有關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深圳機械行業現已初露強者風范,坐上了深圳30多個工業行業的第二把“交椅”。專家認為,有如此雄厚的根基和重大利好的政策背景,深圳機械行業的發展后勁不可估量。
合力“鍛造”機械重鎮
深圳機械行業從“三來一補”起步,近幾年逐步升級為擁有部分自主知識產權、以先進加工技術為先導的重點支柱產業。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機械生產經營企業1萬多家,從業人員近60萬人。去年,深圳機械工業總產值約960億元,增長35%,出口額約87億美元,增長36%。機械行業已成為深圳僅次于之后的第二大支柱行業,萬商云集合力“鍛造”出國內知名的機械重鎮。
據業內人士介紹,深圳機械行業以金屬制造類產品所占比重最大,產值占全行業41%,主要產品包括各種精密加工成型的金屬零部件、集裝箱、不銹鋼制品、鋼結構件等,主要企業有鴻富錦、健樂士、招商重工等。中集集團自1996年以來一直保持集裝箱產量世界第一位,占全球產量的40%以上。
模具是深圳機械行業的一大特色、優勢項目,也是產業鏈不可或缺的工藝裝備。目前,深圳模具業產值120億元,占廣東模具總產值的35%,是國內知名的“模具之鄉”,塑膠模、沖壓模、壓鑄模等拳頭產品素以精度高、質量好、交貨快而聞名全國。
另據了解,注塑機、壓鑄機等專用設備,復印機、打印機等辦公自動化設備也是深圳機械行業的強項。目前,震雄集團的注塑機產量居亞洲第一,力勁集團的冷、熱室壓鑄機和鎂合金壓鑄機也在業界享有盛譽。2003年,力勁壓鑄機訂單猛增65%。業內人士分析,僅華南市場對這類產品的年需求量就高達150億元,極具發展潛力。而以理光、東芝、柯比雅、愛普生、施樂等國際“大腕”組成的辦公自動化設備產業群,更是在國內形成強勢,帶動了一大批軸類零件、薄型金屬零部件和模具生產企業為之配套,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
此外,深圳微電機、高低壓電器產品的生產現已形成規模優勢,德昌電機、泰豐電機等企業的微電機產量約占全球同類產品的10%,使深圳成為世界微電機的生產與出口基地。
行業奇缺“大塊頭”
記者采訪發現,盡管深圳機械行業目前已形成整體規模優勢,生產能力、加工工藝及技術水平在國內居領先水平,但整個行業眼下奇缺“大塊頭”:從產品結構看,缺少大型成套設備、大型結構件等重點產品;從企業規模看,缺少舉足輕重、起引領作用的大企業。這是深圳在適度給工業加“重”的過程中亟需彌補和完善的關鍵環節。
據市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黃少萍介紹,相對內地,深圳金屬加工機床、大型成套設備的生產能力十分薄弱。近幾年,珠三角金屬制造業發展迅猛,周邊對金屬加工機床的需求量快速增長,但由于歷史積淀不足,深圳至今缺乏金屬加工機床生產企業、尤其是重型機床生產企業,致使到了嘴邊的“肥肉”吃不上。
黃少萍告訴記者,世界著名的鍛壓機床制造商日本aida公司為了在中國設廠,對上海、深圳考察了3年,最終還是把工廠設在了上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aida公司認為深圳工業基礎不夠厚實,產業鏈不太完善,在重型機床方面缺乏產業基礎和配套優勢。
在大型運輸設備方面,深圳雖擁有中集的登機橋、半掛車,大冷王的車用溫控機組,招商重工的港口運輸設備,但迄今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汽車的大型結構件、覆蓋件,而發動機、后橋、底盤等幾大總成深圳沒有一個,甚至連汽車精密零件也無法生產。目前,全市僅有汽車電器、音響、內飾件方面的配套企業。在目前汽車市場持續火爆、廣州及周邊汽車產業迅猛發展的情況下,深圳應抓住時機大力發展汽車零配件、汽車模具等項目。
從企業規模看,深圳機械行業也亟需幾個“大塊頭”。據了解,目前深圳機械企業絕大部分屬中小型企業,生產能力有限,基礎薄弱,且布局分散。整個行業雖有一支龐大的員工隊伍,但技術開發水平、勞動熟練程度、精密裝配能力不高。這種“零敲碎打”的生產模式,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做大做強“良辰”已到
此間人士分析認為,具有良好生產基礎的深圳機械行業已迎來了做大做強的良機。一方面,我國機械工業正處于升級換代、高速發展的時期,而國際重型工業亦開始加速向中國轉移;另一方面,深圳提出了大力發展技術、資本密集型的裝備制造業和基礎工業的目標,開始給工業加“重”。
深圳市政府已洞察到機會所在,并開始采取措施做強機械業。據悉,在經貿、計劃、財政、國土等部門的支持下,“深圳市模具產業集聚基地”建設已付諸實施,市計劃局已下文批準開展項目前期工作。該基地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可招商100余家企業入駐,預計引資規模50億元,建成后年產值可達120億元,年創利稅40億元,出口4億美元。這個基地的建立,將使境外模具投資商在華南有一個理想的著陸點,同時也使深圳模具制造業的資源得以有效整合,有利于承接國際大宗訂單。目前,市機械行業協會正積極與美國、日本及港臺等地的模具企業聯系,準備引進一批深圳目前奇缺的大型、高精密、復合型模具制造企業。
業內專家指出,豐田汽車進入廣州是深圳給工業加“重”、做強機械業的一大契機,有關方面應抓住這一機會發展汽車配套工業。據了解,豐田公司為了解決其在廣東設廠的配套問題,去年派人兩度考察深圳,調查了10余家各類模具企業。考察人員對深圳之行的印象頗佳,特別是深圳模具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頗得對方賞識,豐田方面認為深圳“有實力開發汽車模具及生產汽車零配件”。這是深圳企業的一大喜訊。有關部門應抓緊進行汽配項目的招商引資,借此推動深圳汽車工業的發展。
專家還建議,政府部門應盡快做好規劃,拓展存量,在現有企業中選擇競爭力強、規模大、技術水平的骨干企業,給予政策、資金扶持,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具有地域優勢特色的產業群。例如,可以中集為龍頭,形成集裝箱、登機橋、半掛車的世界性制造基地;以力勁集團為龍頭,建設亞洲最大規模的冷、熱室壓鑄機制造基地和鎂合金壓鑄機制造基地;以震雄集團為龍頭,仁興、恒生、奧克蘭等公司為骨干,造就華南注塑機制造基地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