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重建工作將成為“二戰”后最大的重建工程,需耗資8000億美元,時間是5到10年。
在google上鍵入“rebuilding iraq”(重建伊拉克)后,就會有很多美國網頁跳出來,專門教美國公司怎樣到伊拉克做生意,細到注冊手續。
在中國,當中興通訊在上周拿到中國在伊戰后重建的第一份正式商業合同后,伊拉克重建商機的話題驟然升溫。
同樣在上周,北京初春的夜色中,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復館小組也正式啟程。第二天早晨,新華社發出一條電訊稿,其中最后一句話是:綠洲石油公司和東方電氣集團的工作人員隨行赴伊。
中國公司已經拉開了西進伊拉克的序幕。重返伊拉克的中國公司中,有惟一的駐伊采油商綠洲石油,有中國三大發電設備制造商之一的東方電氣集團,有戰前已在伊賣出50多輛火車機車的軒轅集團等等。
在伊拉克重建市場中,雖然中國公司第一筆合同只有500萬美元,但還有上百億美元的大單在等待中國公司。
據中國駐伊拉克前大使張維秋介紹,在基礎設施和成套設備方面,美國已經表示要將至少一半的重建項目交給伊拉克公司做,但很多伊拉克公司最后還是要將合同分包出去的,這樣,那些曾與伊拉克合作過的中國公司,會得到很多分包和轉包合同。
而在家電、紡織等市場上,中國江浙一帶的小商品也許會向流水一樣進入伊拉克。(郭淑香)
綠洲石油公司神秘出山 中國赴伊準備開采油田
綠洲石油是一家由石油巨頭中石油和另一家特大型國企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合資公司,一家在114查號臺上找不到的公司。
對于綠洲石油此行的目標,綠洲石油北京總部以“總公司沒有授權發布關于綠洲石油重返伊拉克的信息”為由,未作出明確答復。但任何一個熟悉“黑金之國”伊拉克的人都可能會聯想到綠洲石油的用意所在。
“在伊拉克重建中贏得新的市場,特別是參與伊拉克石油開發,獲取石油市場份額這將是中國在伊拉克的‘重頭戲’。”接受采訪時,幾位能源專家均有類似表述。
戰前在伊拉克的20多家中國公司中,綠洲石油是惟一從事油田開采業務的此番重任落于其肩成為必然。
據悉,1997年該公司與伊拉克石油部簽署了開采阿赫代布油田長達26年的合同。該油田位于巴格達東南,地處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一個原油儲量約6億噸的中型油田,預計日產量9萬桶,投資5億美元左右。這是1996年底至今,伊拉克被聯合國安理會批準簽署的兩個油田項目中的其中之一,也是中國在伊拉克及周邊地區最直接、最大的石油利益。
但由于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制裁,中國的石油設備和材料難以進入伊拉克,實地開采油田的工作一拖再拖。去年7月,美國任命的伊拉克石油部臨時負責人賈德班在公開場合表示,伊將凍結同中國一家公司的石油開采合同,實際上指的就是綠洲石油。
對此,業界估計,綠洲石油重返伊拉克極有可能為續前約帶來轉機但前提可能是中國在減免伊拉克債務上做出讓步。
東方電氣重建合同將擴大10倍 第二批重返人員昨日啟程赴伊
成都—北京—約旦—巴格達,這是中國東方電氣重返伊拉克的“淘金路”。
昨天,該公司重返伊拉克第二批5名人員已經從北京前往約旦,再轉至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與幾天前先到的兩位同事會合。
“戰前我們與伊拉克簽訂的供貨合同超過1億美元。這次重返伊拉克,除了完成已有的合約以外,還將有更重大的合作項目要談,涉及的合同金額將比已有項目多得多,保守估計應該是其10倍左右。”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黨組工作部武女士說。
東方電氣是我國三大發電設備制造企業集團之一,也是我國較大的機電成套設備出口基地之一。
伊戰爆發后,美英聯軍重創巴格達等大中城市的電力基礎設施。所幸的是,東方電氣與伊拉克的合約一期工程已經完成,這座建在巴格達東部的電站并未受到襲擊,成為伊拉克的供電主力。
據悉,目前,東方電氣已經在伊拉克電力建設中占據了半壁江山。“中國企業在伊拉克的聲譽,東方電氣在伊拉克建成的電站性能良好,這些都為我們爭取到新的訂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武女士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