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許多原材料價格都創下多年來的新高,但繼續上漲的勢頭仍然沒有扭轉的跡象。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正在使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專家指出,面對漲價風波,雖然各行各業受到的損害程度不同,但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重新洗牌在所難免。
高價位會維持較長時間
“今天生產資料價格總體上將呈前高后低的走勢,”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徐連仲處長說,“原材料價格再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但下降的空間也不大,指望回到原來的水平絕不可能,估計在高位維持的時間會較長。”
買漲不買跌放大了需求
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買漲不買跌的購買行為的影響。
記者了解到,一些鋼材使用大戶都適度地增加了鋼材及其他原材料的庫存;更有一些有預見性的經營者,則大量囤積鋼材等原材料。
山東時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義發就曾對記者說,原材料漲時要存貨,跌時要存錢。公司應付鋼材漲價的辦法之一,就是適度增加鋼材的庫存量。
徐連仲認為,銀行存款利率低也促使不少企業增加原材料庫存。不過,他認為企業增加原材料庫存特別是大量購進原材料要冒一定的風險。
另外,原材料經銷商對價格上漲的預期也增加了原材料在經銷環節上的滯留時間,甚至流通環節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對原材料的需求。
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
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對處于不同產業和同一產業鏈條上不同位置的企業影響不同。董恒瑞向記者抱怨說:“像我們這樣的鋼材使用大戶現在已變成了鋼鐵企業的打工仔,大頭都被他們拿走了!”
船舶制造業、機械行業無疑都是鋼材漲價的直接受害者,特別是像振華港機這樣的產品生產周期長、鋼材占總成本比重高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更是重災區。家電行業也處境艱難,受到成本大幅上升和需求不足的雙重困擾。以大規模、低成本制造而聞名的格蘭仕已明確表示要提高產品的價格。
然而,對家電行業的許多企業而言,提高產品售價是一個迫不得已才能采取的行動,因為率先提高產品的價格可能要冒很大的風險,即市場份額的減少。機械行業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當然,汽車制造業、建筑業也是鋼材需求大戶,但由于產品需求旺盛及本身的利潤空間大,因而對鋼材漲價的承受能力則要強得多。這也是阻止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回落的重要因素。
不過,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無意中成了加速制造業洗牌的一個外部動力,對于產業結構調整是有利的。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