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歷史性時刻,中國制造業如何以變應變,并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快速找到新機會?《經濟參考報》記者最近在中國制造業名城福建泉州調研時發現,眾多企業已展開自覺行動:嘉泰數控從5g手機殼中找到了巨大商機,福山軸承把目光轉向高端農機,泉州九牧廚衛則將馬桶重新定義為健康輔助設備,而一方手機殼、一只軸承、一個馬桶等小物件的變化,也折射出中國實體經濟加快結構優化所釋放出的龐大發展機遇。
手機外殼的5g機遇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將于今年商用。作為終端的5g手機能與5g網絡同步成熟,這在通信史上是第一次。業內預計,全球5g用戶達到5億在今后三年里就能完成。
面對5g元年的巨大商機,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一家機床企業已蓄勢待發。
在嘉泰數控科技股份公司的車間里,一種名為“高速智能鉆攻中心”的數控機床,正按照計算機指令,用新型玻璃、氧化鋯陶瓷等材料自動生產著手機外殼。這是該公司面向5g時代跨越式發展的利器之一。
和前幾代移動通信不同,5g采用波長更短的毫米波,由此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是,手機外殼必須放棄金屬材料,改用性能更好且耐磨抗摔的非金屬材料。
“手機外殼的‘非金屬時代’已來臨,各類非金屬殼體的5g手機將爆發式增長,”嘉泰數控董事長蘇亞帥說,“我們做好了準備。”
地處泉州的嘉泰數控是一家為各行業精密加工提供高端智能數控裝備的科技企業,它同時提供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工廠等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和全過程支持服務,在國內頗有行業知名度。
受國內外環境影響,嘉泰數控2018年出現了市場短暫下滑,但卻趁機推出多個系列的新產品,以應對各行業對裝備及信息化的新需求。面對5g時代的手機殼革命,嘉泰數控通過長時間技術積累,掌握了利用智能制造設備進行非金屬硬材料加工的高品質批量化工藝,國內外的重要手機和配件廠商紛紛拋來橄欖枝。
“嘉泰也掌握了5g所需新材料的制備工藝,從而實現了從基礎原材料到手機零部件所有制程的掌握和相關智能設備的應用開發。”蘇亞帥說。
嘉泰數控生產5g手機殼所用的精密設備,全由計算機控制,生產線上看不到工人。蘇亞帥指出,手機廠商對新一代外殼部件提出了更加精致化、更高良品率的要求,只有在智能制造的無人化工廠才能實現。下一步,是讓機床通過自己學習來提高生產水平,變成真正的“智慧之床”。
軸承里的供給側改革
軸承,有工業的心臟之稱,它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雖隱于機器內部,卻默默感知著經濟景氣。
對外部經濟天氣的變化,位于泉州的一家軸承企業已冷暖自知。“全國軸承行業產能過剩約20%,”福建福山軸承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毅泉說,“但這20%主要是低端軸承,真正高品質、有核心競爭力的軸承仍供不應求。”
盡管面臨行業總體過剩和美國加稅壓力,福山軸承2018年仍實現10%的銷售增長,其中高端產品增長20%。從20多年前的小作坊起步,這家位于泉州南安的民企已成為國內非國營軸承制造企業中規模和產銷量最大的一家,帶動了福建省軸承產業鏈的形成。其帶座軸承產品躋身全球先進,為數十家世界強企業配套。
2018年4月,美國宣布對進口的中國軸承產品加征25%關稅,一家美國客戶要福山軸承分擔一半關稅成本。
洪毅泉說,這家美國客戶最終因難以在其他國家找到性價比更高還能及時交貨的供貨商,不得已只能把訂單交給福山軸承。
“如果產品是高品質的,不可替代,客戶就不會輕易轉移訂單,”他說,“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產質量好、定制化、差異化的產品,才是中國企業的出路。”
在洪毅泉看來,對經濟下行壓力和貿易摩擦更準確的理解,應是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企業要做的事,就是積極調整自己,從變化中找到新機會。
傳統汽車業是福山軸承主要用戶之一。2018年,全國乘用車銷售增長明顯放緩,福山軸承相關產品銷售額出現了下滑。
但東邊日出西邊雨,福山軸承把握市場動向,目光轉向高增長行業——物流業對智能貨架、傳送線相關軸承產品需求大增,農村土地流轉改革和國家對農機行業的支持,預示農業機械化將提速,軸承企業迎來利好。
談起“三農”形勢,洪毅泉頭頭是道:中國的農業生產率與美國差距很大,土地流轉意味著耕地逐漸連片,今后一億多農民進城,農村需要靠農機解決種田問題,這都意味著農機市場在中國有高成長性。
目前,福山軸承已加入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可及時獲知政策信號和合作機會。同時,它與德國科樂收、美國愛科等國際著名農機企業加強合作,希望取得技術優勢,抓住中國農機市場帶來的機遇。
馬桶上的智能制造
幾年前,國人爭相“去日本買馬桶蓋”的現象曾引起熱議,這給一家中國廚衛設備企業帶來了意外好處。
“這場圍繞馬桶的大討論,推動了對中國制造業如何轉型升級的探討,也促進了消費者對本國創新產品的認知,”泉州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四南說。
這家中國企業的智能馬桶產品由此進入了越來越多本國消費者的家庭,也堅定了它走向智能制造的步伐。
九牧的智能馬桶產品匯集了100多項國家專利技術,可用語音控制馬桶蓋起落,還有除菌、除垢、節水等功能。林四南透露,下一步要研發更智能的馬桶,能對人的排泄物進行分析,判斷健康狀態,進而提出睡眠、飲食等方面的健康建議。
林四南說,新技術使馬桶成為人的健康輔助設備,“生活是企業研發最大的源泉,大健康已成為我們創新的主要方向。”
20多年前,以做礦山用采煤機除塵噴霧系統起家的九牧,看到民用衛浴市場的巨大商機,研發了中國內地市場上第一個花灑產品。現在,它在全球有16個實驗室、8個研究院、超過2000個研發設計團隊,成為中國智能廚衛的領導者。
九牧的陶瓷全自動智能生產車間里,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完成澆注、打砂、施釉、拋光、輸送等工序,生產效率提高了25倍,產品合格率由68%提升到98%。
林四南表示,九牧一直專注在廚衛領域,把遙感控制、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到生活產品上,形成了自身特色和競爭力。他說,“圍繞人們的需求來進行創新,企業發展才會越走越好。”
中國企業經過幾十年發展,正在不斷走向世界前列。林四南認為,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消費者對創新產品很高的接受度,孕育出市場需求的沃土。
他舉例說,電子馬桶蓋是日本企業在30多年前推出的,至今仍將其定位于自動沖洗和清潔功能。九牧向日本企業學習電子馬桶制造,并結合中國情況進一步創新發展,將馬桶重新定義為健康輔助設備,引入了更多的技術和設計元素。
如今,和許多中國企業一樣,九牧廚衛等傳統支柱產業,正通過推進自動化、數控化、智能化,嫁接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煥發出新的青春光彩。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