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倫名片上的職務是沈陽鼓風機有限公司(簡稱沈鼓)總經理助理兼黨委工作部部長,ci辦公室主任只是他的兼職,而ci辦公室的成員則囊括了規劃發展部部長、人力資源部部長、質量管理部部長、研發部部長、安技環保部部長等沈鼓各個主要部門的管理者。在采訪過程中,劉一直強調,盡管ci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名義上都是兼職,但實質上每個人的工作任務都不亞于一份專職工作。
劉辦公室的資料柜是最有力的佐證,在資料柜的最上面一層,滿滿的全部是關于沈鼓推行ci戰略的資料存檔,看起來頗令人眼暈。
重塑企業文化
在機械行業,沈鼓應該算得上是ci的先行者。
ci是舶來品,中文的含義是“企業形象識別系統”。追溯其歷史,ci大約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而ci在中國的起步則晚得多,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ci才進入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地區。到現在,ci已風行世界,被國際行家稱為“贏的策略”、“長期開拓市場的利器”。
與ci在中國短暫的歷史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沈鼓的歷史,在沈鼓的資料記載里有這樣一句描述,“沈鼓是伴隨著共和國的腳步發展壯大起來的裝備制造業企業”,而沈鼓厚重的企業文化顯然與其悠久的歷史密不可分。
“在工業企業領域,沈鼓絕對稱得上企業文化建設的先行者?!眲⒈硎?,“沈鼓開始著手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是在1984年。在此之前,沈鼓的企業文化都是潛意識里自然形成的,比如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等,但是這些都沒有形成綱領、形成理念?!?
由此,1984年成了沈鼓企業文化史的發端。之后,沈鼓一直在根據自身的戰略調整,對企業文化進行修訂和補充。經驗表明,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為適應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難免會經歷多次戰略轉型,這就意味著,如果企業文化建設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那么在企業前進過程中曾經發揮過巨大作用的企業文化就有可能轉變為企業發展的桎梏。
幸運的是,沈鼓較早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劉說,“到2000年的時候,沈鼓的總經理兼黨委書記蘇永強發現沈鼓的企業形象工程建設不夠完整,缺乏系統性和戰略性。”而這一缺陷對于沈鼓躋身世界風機行業前列,向多元化、國際化發展的戰略決策顯然是致命硬傷。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2001年初,現代企業競相采用的ci戰略吸引了沈鼓的眼光。
準備期
蘇永強顯然是沈鼓ci戰略的“始作俑者”。
在決心上馬ci后,沈鼓就成立了由蘇任主任委員的ci委員會和ci辦公室,由于有了“一把手”的全力倡導,沈鼓導入ci戰略的準備工作開展得順風順水。劉介紹,“在準備期,沈鼓黨委率相關人員先后到海爾等在ci運作方面比較成功的企業和一些ci專業設計公司進行咨詢。而在企業內部,沈鼓設專人學習ci的基本知識,并在《沈鼓信息》報開設園地,進行ci基本知識宣傳,讓廣大員工認識和了解ci?!?/p>
但是對于沈鼓而言,ci戰略的導入畢竟是一項具有探索性的工作,沈鼓顯然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在經過幾番考察后,沈陽一家廣告公司和東北大學管理學院一位博士生導師及幾位博士成了沈鼓導入ci戰略的合作者。
經過近一年的準備,2001年11月3日,沈鼓召開了導入ci戰略動員及教育大會;2002年,沈鼓編輯出版了ci基本知識手冊,發放到班組,供全廠員工學習。
蘇永強則親自披掛上陣,在廣大員工中多次宣講。從ci系統的起草到最后敲定,蘇一直都是直接參與者和最后決策者,從這個意義來講,蘇的個人性格、道德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融入了沈鼓ci的理念、價值體系與道德規范體系等方方面面,因此蘇關于沈鼓ci戰略的宣講極具感染力,這為ci戰略日后的順利實施開辟了道路。
至此,ci戰略開始在沈鼓全面導入。
在談到導入ci戰略的感受時,劉始終強調,“在ci系統形成的過程中,統一員工的思想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眲@一觀點的解釋是:如果沒有在ci形成的過程中統一思想,那么,在今后的推廣執行過程中,就會遇到阻力。
大量的案例和研究資料讓沈鼓意識到這是許多中國企業ci執行不力、缺乏實效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沈鼓的ci一開始就吸取了這個前車之鑒,為了確保ci的實效性,沈鼓的ci戰略廣泛聽取員工意見,提案交給員工多次討論。
“在全員廣泛參與的基礎上,ci辦公室反復4次向員工征集意見,找相關領導個別訪談,組織了幾十個座談會,沈鼓的ci提案最后經過了8次反復修改。”劉對于ci實施至今的很多細節都記憶猶新,“沈鼓在這一過程中最滿意的就是根據自身的實際特點對ci專家確立的提案進行了全面修改和補充?!?/p>
在最初由專家提出的沈鼓ci設計方案中只包括3個子系統,即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視覺識別系統,這也正是ci最基本的3個系統。但是專家畢竟缺少企業運作的實際經驗,因此以專家為主提出的理念識別系統設計方案,雖幾經修改卻讓蘇等企業領導感到不切實際。
這時,沈鼓濟南的一家客戶企業給沈鼓帶來了極大的啟發:這家企業在導入ci戰略時盡管花費巨資聘請了北京一家ci專業咨詢公司,但企業自身在設計方案中仍然付出了大量精力。原因在于,企業ci戰略首先要緊緊把握并服務于企業戰略目標;而企業的價值觀念必須由企業自身挖掘提煉。
于是,ci的設計內容要從企業實際出發就成了沈鼓ci戰略的著力點。為此,沈鼓設計了ci戰略的第四個系統——戰略識別系統,并重新設計了理念識別系統。劉表示,“此舉不僅是對沈鼓ci設計方案的完善,更重要的意義是它使沈鼓ci戰略形成了完整一致的企業差別化戰略體系,避免了重蹈許多企業ci設計或重外在表現形式,或以借鑒模仿為主等誤區。”
四個系統
在戰略識別系統中,沈鼓這樣描述自己的建設愿景:將沈鼓建設成技術管理先進、環境優美、專業化、多元化的知名企業,在未來5~10年躋身世界先進風機制造企業行列。
可以說,在ci的4個系統中,戰略識別系統處于絕對的旗艦地位,而理念識別系統是ci戰略的核心和精髓,這一部分熔鑄了時代精神、企業特征和企業的追求。沈鼓的理念識別系統主要由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作風、經營理念、管理理念、質量理念、人才理念、成本理念、服務理念、科技理念10個方面構成。劉說,“這10個理念角度不同,各有側重。它是沈鼓50多年來形成的‘精神文化傳承’,是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具有持久成長基因的力量?!?/p>
相對于理念識別系統的含蓄,視覺識別系統的沖擊力要強得多,如果說企業理念是“內強素質”,那么視覺識別系統則是“外塑形象”。這一部分設計了企業標識、旗幟、標準色等表露于外的物質文化,使沈鼓品牌在對外傳播中統一了企業形象。在沈鼓的廠區、辦公室,新的企業標識隨處可見,從審美的角度看,沈鼓的企業標識色彩鮮明、造型簡潔,給人一種醒目而生動的感覺。
顯然在標識的設計上,沈鼓是很花了一番心思的。沈鼓的ci戰略報告這樣為其標識釋意:沈鼓企業標識外形的一部分是大寫英文字母“b”字的變形,“b”字是英文“blower”(鼓風機)的字頭,它象征三元葉輪的流道,更像一面飄揚的旗幟,這喻意沈鼓永遠是國內裝備制造業的一面旗幟;標識外形的另一部分是充滿韻律的氣體波蕩圖案,它是沈字的第一個字母,也是英文“service”(服務)的字頭,它向社會公眾表達沈鼓將以服務來實現“永遠讓用戶滿意”的企業價值觀及企業的生產性質。
而最后啟動設計的行為識別系統則是戰略識別系統、理念識別系統得以執行的根本保證。這一系統涵蓋了企業制度、員工行為規范、員工崗位操作手冊、企業道德等方方面面涉及管理企業、規范員工行為、塑造員工形象的硬件功能?!斑@一部分的工作是最基礎的,但也是企業最離不開的,它體現的是一種執行力?!眲⒈硎?,“這一部分的內容直接涉及員工的崗位職責,因此一直到現在,行為識別系統都還在建設中?!?/p>
而今年沈鼓關于行為識別系統的建設目標是:建立與wto規則、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企業制度體系,形成規范高效的工作流程。
全面實施
2003年,是沈鼓全面實施ci戰略之年。
怎樣才能讓全廠近3000號員工以最快速度、并盡可能大范圍地認識ci,重視ci,執行ci呢?
ci辦公室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配合ci的全面實施,比如舉辦專題宣講會、報告會、辯論賽等。另外,ci辦公室還分期舉辦ci培訓班,然后進行ci抽查考試。
在ci實施過程中,劉始終強調,“企業文化的建設應該講求一種真正的融入,而不是具有強制性的覆蓋,但企業文化的融入是一種漸進的過程,它需要較長的時期,而在企業文化建設前期某些強制性的覆蓋,比如考試,可能正是后期真正融入的基礎?!?/p>
不管選擇怎樣的推行方式,ci戰略在沈鼓內部已經全面實行。劉表示,“沈鼓ci戰略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在對外傳播中創造‘差異’,在全世界范圍內樹立起自身獨有的‘沈鼓’品牌。”顯然,在企業的產品、技術乃至于服務日益同質化的今天,企業與企業的競爭、產品與同類產品的競爭必然由物質面轉向非物質面,即品牌形象、企業形象,沈鼓的ci正是這一趨勢的產物。
至今,沈鼓導入ci戰略已經兩年有余。劉表示,“ci戰略更新了員工的思想觀念,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同時提升了企業形象,使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倍鴱纳蚬膬炔靠矗髽I已經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200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3億元,2003年完成8.6億元,2004年將突破13億元。但ci戰略之于企業的更深遠的意義顯然不是一年半載就可盡顯的,因此,要想更深刻地評價ci對于沈鼓的真正價值,恐怕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