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軸承公司是沃爾沃公司的母公司,這家創立近百年的老字號企業不僅沒有老態龍鐘,反而一步步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跨國軸承制造商,其產量占全球同類產品總產量的20%,屬下制造企業多達100多家!那么,該公司的輝煌成就是如何取得的?讓我們來聽聽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湯姆·約翰斯通先生是怎么說的。
劣質軸承當年讓公司創始人傷透了腦筋
“在我們的生活中,哪里有旋轉運動,哪里就有軸承的身影。”8月中旬,約翰斯通先生在哥德堡市的公司總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軸承是機械中的主要部件之一,用于支持軸旋轉并保持其準確的位置,主要分為滾珠軸承和滑動軸承。汽車、音響設備、洗衣機和冰箱壓縮機里面,都有軸承。據統計,瑞典每個家庭平均使用125個滾珠軸承;每架“協和”飛機里,有2000多個瑞典滾珠軸承;歐洲生產的每5輛轎車中,就有兩輛用的是瑞典滾珠軸承。
為什么想起制造軸承呢?約翰斯通說這跟公司創始人斯文·溫奎斯特有關。1905年,溫奎斯特是哥德堡紡紗廠一名年輕的工程師。他聰明而勤奮,但廠里的一件事讓他傷透了腦筋。那些承受空中輸電線的軸承質量太差,運行過程中經常卡殼不轉,偌大的紡織車間只好停產,等著機械師來維修。溫奎斯特為此冥思苦想了整整兩年,反復試驗各種設計方案。終于,在1907年,他成功設計出一種深槽自行成行的滾珠軸承,并在此基礎上辦起了瑞典軸承廠。1914年,瑞典軸承公司發現,車用軸承發展前景廣闊,就成立了一家子公司,這就是“沃爾沃”
公司的前身。
“只要是我們公司的產品,就只有一種質量標準”
約翰斯通說,公司之所以能夠一直在業界保持領先優勢,“首先要歸功于公司精益求精、質量第一的意識。”創始人溫奎斯特當年吃盡了低質量軸承的苦頭,因此對質量要求極為嚴格。“只要是我們公司的產品,就只有一種質量標準,決不允許有第二個標準。”他舉例說,一臺1913年生產的水輪機中,瑞典滾珠軸承一直不停地轉動了40億轉,歷時50多萬個小時,其滾動距離相當于從地球到月球作了兩次旅行。后來這臺水輪機被替換掉了,但機器里的軸承被繼續使用。
為了嚴控質量關,瑞典滾珠軸承的生產全部實行自動化。一根粗大的鋼條,經過截、淬、磨、裝等20多道工序,一眨眼就會變成滾珠軸承。而每道工序都置于電子質量自動監測儀的監視之下。一旦有不合格的產品,馬上就會被從生產線上剔除出去。除了自動檢驗外,流水線上還有專人用肉眼檢查。公司的質量就是在這雙重把關中確立起來的。
公司在創立之初,就非常重視產品研發。早在1921年,公司就建立起第一個研究中心,探索滾珠軸承與摩擦力的內在奧妙。
堅持走國際化道路是公司迅速做大的另一個主要原因。1908年,公司進入法國市場,1914年開發巴西市場,1912年進入中國市場……公司成立25年時已在40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
世界上的哲理名言十有八九來自中國
談及管理秘訣,約翰斯通說主要有5個方面:一是必須搞清楚公司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二是與所有員工溝通,使他們清楚公司當前所處的階段和未來要達到的目標;三是通過專業培訓等,幫助每個員工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四是挑選合適的人選加入團隊,并放手讓他們工作;五是嚴格按計劃向目標邁進,并定期檢查。
“我很認同中國的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實際上,世界上的哲理名言十有八九來自中國。”采訪快結束時,約翰斯通先生這樣笑著對記者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