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歷經20多年對進口設備、備件實行國產化的探索實踐,目前,礦山、冶煉設備備件國產化率平均已達到55%,年節約采購成本6000萬元以上。
江銅成立初期,所屬德興銅礦主要采礦選礦設備和貴溪冶煉廠主要冶煉設備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很多備件必須依靠進口,貴冶一期工程幾乎一釘一鉚全部從國外買進。進口備件不但價格昂貴,而且訂貨手續繁雜,交貨周期長,給公司生產造成較大影響,多次發生因進口備件延遲交貨而影響正常生產的事件。只有使更多的進口備件國產化,才能達到采礦、選礦及冶煉生產連續、高效、低成本的要求。為此,江銅從第一臺設備引進之時,就在掌握了其性能、維護方法的基礎上,開始著手進口設備備件的國產化工作。
江銅在備件國產化方面主要采取了這樣幾項措施:一是采選設備備品、配件的國產化,利用礦山自身的機械加工能力,從簡易備件入手,進而發展到結構件的加工試制;二是改、代、修相結合,試驗以國產件替代,或是改進、修復備件以提高其使用壽命;三是與國內有關廠家協作,對引進設備的備件進行立項攻關并研制。通過這些方法不僅保證了備件供應,而且為公司節省了大量資金,降低了生產成本。如采礦設備2100bl挖掘機的鏟斗進口一件要上百萬元,而修復一次僅需萬余元; 1986年,貴冶對固鈹倉、渣倉、流槽料倉襯板進行了國產化替代,此后每年節約人民幣150萬元;永平銅礦直徑5.03×6.4米球磨機小齒輪軸進口價格為120萬元,而國產一件只需要30萬元。近幾年,江銅還與太原重型機械廠、第一重型機械廠、第二重型機械廠合作研制美國ph公司制造的2300xp、2100bl電鏟的部分備件,與鎮江船舶學院和長沙礦山研究院合作研制美國euclid和小松德萊塞生產的電動輪的部分備件,與哈爾濱電機廠合作研制透平電機轉子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備件國產化過程中,江銅內部的多樣化經營企業也不甘人后,開發出了眾多可與進口設備備件相媲美的產品,既鍛煉了隊伍,又增強了企業實力。江西銅業集團(德興)建設有限公司研制的電動輪汽車動力電纜完全達到了電動輪汽車的運行要求,而開發一套僅需6萬元,比進口電纜便宜11萬元。按每年更換10套這樣的電纜計算,該項目的成功開發每年可為公司節約生產成本100多萬元。2002年,貴冶冶化工程公司成功自行設計制造了國內首臺圓盤澆鑄機,并向伊朗出口了4個精礦噴嘴,為國內多家同行業企業分別制造了電銅洗滌機、捅風眼機等,在有色行業樹立了良好形象。
自1998年對備件的供應管理進行集中統管后,江銅加大了備件國產化的工作力度,備件國產化率逐年提高。目前,德興銅礦的備件國產化率達到50%左右,貴溪冶煉廠的備件國產化率達70%,全公司進口設備所需備件的平均國產化率達到55%左右。以2004年進口備件1億元計算,理論應進口備件2.2億元,其中1.2億元備件實行了國產化,至少節約采購成本6000萬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