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估計,在機械工業發展形勢較好國際市場需求旺盛的大環境下,緊固件行業2006年生產和銷售增長率將保持在25%左右。但專家提醒,緊固件行業要有應變宏觀調控趨緊和國際市場變化的準備,尤其是歐盟針對我國碳鋼緊固件提起反傾銷,國內緊固件產品結構不合理問題日益凸現,應引起重視。
不難看出,我國緊固件出口貿易額雖然發展很快,但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依舊存在,仍在依靠產品數量的增加擴大市場,產品檔次低價格低,主要進入的是國內維修備件市場,只有少數產品進入主機配套市場,并多以oem的方式交貨,還沒有自己的品牌。
在海外市場的競爭中,國內企業還處于無序狀態,價格戰屢屢發生。目前,我國出口的標準緊固件的平均價格僅是我國從歐美進口產品的1/3~1/9。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外制造商放棄生產,到中國來采購,國內企業的商機越來越多,預計未來2~3年,僅中國緊固件出口就會超過25億美元。但同時,面臨的反傾銷風險也越來越大,國際上針對中國緊固件和汽車零部件的反傾銷調查即將或已經啟動,國際貿易摩擦風險驟然升級。
要徹底解決出口緊固件產品結構問題,只有加強自主創新,優化出口產品結構,解決企業產品結構同質化,市場結構單一化,眾多企業集聚在一個市場通道上拼殺,進行無序競爭的問題。
緊固件企業主要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地方緊固件協會應承擔聯合協同開發的責任,在緊固件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專業化、系統化、集成化的研發,真正打造具有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用體制和管理的創新推動技術創新,如針對行業共性的材料改制技術,表面防腐電鍍環保技術和模具技術等聯合攻關,由一家企業控股,其他幾家企業參股,主攻一項共性關鍵技術,同時共同搭建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共同開辟國際銷售通道,共創同一產品品牌,以企業聯盟的組織形式發展生產,組織出口。
當今國際市場的競爭,,實際上是跨國公司、企業集團的競爭。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是國內緊固件企業面臨的新的市場環境,我國緊固件行業產業集中度不高,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式,要求國內的龍頭企業,整合產業資源,發展大型企業集團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