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譚旭光不能盡快改變專制的濰坊家長式作風,真正加大對所收購企業(yè)的支持力度,表明真誠的態(tài)度,而依然固執(zhí)于大股東的身份行事,兩年時間之內,所有潛在的問題都將爆發(fā)。
山東省濰坊市民生東街26號,時間指向2007年6月9日上午9點整。
14名董事在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動力:2338.hk)的會議室相對而坐,4名因故未到的董事則將表決權托付給他人。大家都知道,履行完所有法定程序之后,一場大規(guī)模的內部調整就要發(fā)生了。
主持人譚旭光踱進了會議現場,當那份臨時決議在二屆五次董事會上通過之時,他的臉上掠過了一絲不為人察覺的笑意。這樣的表決結果完全在其預料之中,在了結與中國重汽之間的恩怨后,董事會的每項決議都被打上了深深的譚氏烙印;而他接下來需要做的,則是保證此次董事會通過的21項議案完全都能付諸實施,至于這些議案推行的先后順序,作為濰柴動力的董事長,他早已了然于心。
對于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重汽)副董事長張玉浦、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法士特)總經理李大開而言,他們所聽到的或許并不是一個好消息:“本議案實際投票人數18人,其中18票贊成,0票反對,0票棄權,決議同意聘任張玉浦、李大開為公司執(zhí)行總裁,濰柴動力原高管層經理職務做相應變更。”更為重要的是,在董事會通過的21項決議中,關于張玉浦和李大開的職務變動提案位居其首,譚旭光對二人的調動已呈迫切之勢。
當然,自收購湘火炬并順利實現股改之后,作為陜重汽和法士特的最大股東,濰柴動力這樣的做法并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只是不知道,一直習慣獨立行事的張玉浦和李大開,接到新東家突然而至的一紙任命時,究竟會做何反應?更何況,因為譚旭光個人操作風格的原因,不僅是陜重汽和法士特,原湘火炬旗下多家企業(yè)早已對濰柴動力心生不滿,而譚旭光與這些企業(yè)的管理層之間,一直都存在著諸多尚未解決的隱患。
知情人士透露:“譚旭光已要求張玉浦在一個月之內完成工作交接,前往濰柴動力報到,而陜重汽方面將交由總經理方紅衛(wèi)全面負責。”如是,張玉浦極有可能闊別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陜重汽,而李大開也將面臨同樣尷尬的處境。
查閱濰柴動力的董事會成員,已有包括譚旭光、徐新玉、孫少軍、張泉在內的4位執(zhí)行總裁,分別擔當首席執(zhí)行官、運營總經理、技術總經理和市場總經理,且4人均有在濰柴工作的多年經驗。但截至到本刊發(fā)稿之日,濰柴動力也未對張玉浦、李大開兩位“空降兵”即將赴任的職務做出明確的闡釋。
在合法程序的掩護下,一張構筑已有兩年之久的欲望之網已經全面散開,甚至絕無收回可能。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員告訴《汽車人》的那樣:“只有架空張玉浦和李大開,濰柴動力才能獲得陜重汽和法士特的絕對控制權。”
繼清洗以聶新勇為首的湘火炬管理層后,濰柴動力再次加快了對湘火炬旗下核心資產控制的步伐。曾經隱藏于暗處的矛盾,將會因如此直白的削權方式而最終擴大到公開層面。
漸行漸遠的產業(yè)整合道路上,自信的譚旭光很快就會看到,將濰柴動力打造成“中國ge”的夢想究竟還能行走多遠。一如當年濰柴動力斷然拋棄中國重汽一般,誰能保證同樣的手法不被原湘火炬旗下企業(yè)所復制?知情人士對《汽車人》表示,如果譚旭光不能盡快改變專制的濰坊家長式作風,真正加大對所收購企業(yè)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先進技術的注入以及資金支持——而依然固執(zhí)于大股東的身份行事,“兩年時間之內,所有潛在的問題都將爆發(fā)。”
陜重汽的獨立信號
新東家的一系列行為不僅沒有給陜重汽帶來相應支持,反而引發(fā)了陜重汽、陜汽集團甚至陜西省政府對濰柴動力的強烈不滿
西安城北的陜汽北郊基地,渴望獨立的聲音或許已經等不及兩年之后。從曾經的供貨商到現在的控股方,從當初的主動示好到如今的曖昧態(tài)度,濰柴動力傳遞給陜重汽的臉色,始終都跟隨自身利益的增重而出現詭異變化。
早在2007年2月2日,正值譚旭光對湘火炬實行股改的過程之中,一位已經離職的陜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汽集團)管理人員就曾告訴過《汽車人》:“我們普遍擔心濰柴動力對陜西重汽接下來的管理,譚旭光與原來湘火炬對我們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樣的。”在無法明確濰柴動力的下一步行動之時,陜重汽在觀望,也在暗中進行調整。
僅僅4個月時間,曾經的擔心終于成為現實,新東家的一系列行為不僅沒有給陜重汽帶來相應支持,反而引發(fā)了陜重汽、陜汽集團甚至陜西省政府對濰柴動力的強烈不滿。
一場早已堆積在濰坊和西安之間的矛盾糾葛,隨著張玉浦那紙職務任命書的下達,終于噴灑在兩地1178公里的路程上。此時,距離濰柴動力收購湘火炬的日子已長達兩年半之久,但距離譚旭光注銷湘火炬、徹底削權湘火炬總裁聶新勇的日子卻僅僅只有42天。
張玉浦去留
所有事件的發(fā)生都具有順承連貫性。其時,聶新勇的另外一個身份是陜重汽董事長,而要想順利接手陜重汽,副董事長張玉浦自然成為譚旭光考慮的下一個對象。只不過相對于前者,此次的人事調動絕非如想像中那般簡單。
畢竟,陜重汽甚至陜汽集團的實際掌舵人,都是張玉浦而非他人。為了回報聶新勇“主動”遠離公司的實際運營管理,譚旭光可以承諾以5000萬元入股聶新勇新組建的投資公司,盡管至今這筆資金都未到賬。但對于一直都致力于做大做強陜汽集團重卡業(yè)務的張玉浦來說,除了再次擺出大股東的強硬姿態(tài),譚旭光實在再無其他更好的方法。
一個曾經國家僅投資1億多元、受“文革”嚴重干擾、先天不足的三線企業(yè),發(fā)展到如今中國機械的五百強,張玉浦和他的領導班子對于陜汽集團功不可沒。“董事長(指張玉浦)做了17年的當家人,大家對他都充滿了感情,更希望在他的繼續(xù)帶領下實現陜汽集團的強大夢想。”陜汽集團的多位員工在接受《汽車人》采訪時,都表達了他們共同的心聲。
要想撼動一個企業(yè)靈魂人物的最高地位并非易事。面對陜重汽絕對控制權的誘惑,素以“大膽”著稱的譚旭光還是投下了這場“危險”的賭注。或許信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俗語,現年46歲、生肖屬牛的譚旭光,向已有65歲、生肖屬虎的張玉浦發(fā)出了“挑釁”的信號,如果成功,他將會獲得更多支配陜重汽的權力空間,甚至是進一步顛覆陜重汽現有管理層的絕佳機會。
譚旭光低估了臉上總是帶著憨厚微笑的張玉浦。雖然這場“牛虎之爭”目前尚無定論,但有接近張玉浦的知情人士這樣告訴《汽車人》:“張就是外界評價的‘笑面虎’。一方面,他對大股東(指譚旭光)表示尊重;但另一方面,只要是他堅持的事情,就絕對不會受任何人的影響,加上陜重汽甚至陜西政府都對他極度擁護,濰柴動力此次的人事任命,要想達到預期效果可能不太容易。”
據悉,張玉浦目前正忙碌于陜重汽2007年5項目標的實現,包括5萬輛銷售成績、5大重卡產品聯手出擊、品牌帶動發(fā)展、肩負社會責任以及規(guī)劃2008年的新車型。這也意味著,盡管濰柴動力通過收購、解散、換股、注銷湘火炬等一系列手法,獲得了陜重汽51%的大股權,但至少在今年以內,張玉浦絕不會因為一個股東的變化而中斷自己所行之事。
“濰柴動力是陜重汽的大股東,的確有權對陜重汽進行人事任免,但它卻不能改變張玉浦身為陜汽集團董事長的事實,那可是政府的任命。”上述知情人士補充道。
作為陜西省國有大型企業(yè),陜汽集團與濰柴動力同為陜重汽的股份持有者,所占股權比例分別為49%和51%,加之陜汽集團的發(fā)展一直都有著良好的政府支持,即使在大股東的授意下離開陜重汽管理層,張玉浦同樣也能以陜汽集團董事長的身份,對下屬企業(yè)陜重汽進行實際的指導。更何況,陜重汽目前的管理層多由張玉浦一手栽培而來,僅憑單純的行政任命,譚旭光在短期內還難以掌控仍處于“張玉浦時代”的陜重汽。
看上去,譚旭光入主陜重汽核心管理層的意圖已經愈發(fā)明顯,但他操之過急的行為卻徹底澆滅了陜重汽對濰柴動力殘存的那點信心。
無法兌現的10億元
其時,對于大股東的不信任感覺由來已久,在所有疑問沒有得到清晰解答的時候,譚旭光對陜重汽的任何控制行為,都將可能面臨強大的阻力。盡管在這之前,譚旭光一直都習慣用充滿噱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陜重汽的友好態(tài)度。
早于2005年,在濰柴動力提出收購湘火炬之前的兩個月,也即濰柴動力與中國重汽分手前夕,譚旭光就曾親率6位公司高層專門造訪西安,并將最新開發(fā)的“藍擎”系列歐ⅲ發(fā)動機贈送給陜汽集團,以證明濰柴動力的確擁有大馬力發(fā)動機的生產能力。2006年下半年,同樣的手法再次被譚旭光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而此次精心籌備的“大手筆”,不僅促成了濰柴動力的最終心愿,更是成為當時業(yè)界最為轟動的頭條新聞。
據知情人士透露,為了獲得陜西省政府的完全信任,譚旭光曾盛情邀請陜西省某副省長前往濰柴動力考察工作。在確定好考察的行程之后,譚旭光特意花費10多萬元在西安咸陽機場包下專機,親自陪同副省長飛往濟南。當大家都在驚嘆濰柴動力的豪爽之氣時,深諳官員心理的譚旭光卻知道這筆奢侈投入的必要性。
如此貴賓級的禮遇,陜西省政府沒有理由懷疑濰柴動力的合作態(tài)度,而從濟南轉道濰坊之后,濰柴動力各大車間“欣欣向榮”的生產場面,更是給予了副省長無限的好感,他已經相信,“濰柴動力將是壯大陜汽集團的最好合作伙伴”。
譚旭光很快就看到了自己所期待的結果。該副省長在濰坊當眾表態(tài),愿意加強陜重汽與濰柴動力之間的戰(zhàn)略合作,并以政府之力支持濰柴動力全面參與湘火炬的重組工作。為了表示雙方的誠意,副省長與譚旭光達成一致的約定:陜西省政府與濰柴動力將分別出資10億元,注入陜汽集團共同支持陜西重卡行業(yè)的發(fā)展。
帶著滿意的考察結果,副省長回到了西安,陜西省政府也加快了對陜汽集團的資金投入步伐。2006年12月7日,在陜西省國資委的主導下,全國第四大石油開采煉化企業(yè)——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延長石油)正式入股陜汽集團,向陜汽集團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