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目前電動汽車,電池在整車成本的大致比例情況。從下圖可以發現,動力電池的成本占比整車成本達到40%左右,也就是說一個10萬的車,電池的成本可能就占到了4萬。國家新能源補貼,很大比例是用來補貼電池的成本。
這也是為什么國家補貼政策中,明確規定,國家總補貼不能超過電動汽車電池容量1200元/度,即,如果一個電動汽車電池總容量為50度,則該車最大的國家補貼只能拿到6萬元,此處為2018年補貼政策,相信2019年,伴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該值還會繼續下探。
補貼退坡肯定是大勢所趨,在后補貼時代,誰掌握核心技術,誰擁有成本優勢,肯定會占得先機,對于電動汽車而言,想要擁有成本優勢,電池肯定是必須要拿下的。
如果電池繼續采用供應商采購,還是存在如下問題:
1.成本不可控;
2.電池供應無法得到保障.
如果自建pack工廠,就不存在以上問題了。
但必須要說明一點的是,如果要自建pack工廠,前期投入肯定會非常大,如果沒有一定銷量進行成本攤銷,一般企業是扛不住的,這和充電樁其實是一個道理,這也是我為什么,絕大多數企業的隨車充電樁會選擇外包,而到一定量級時,才會考慮自建充電樁生產線。
小結
新能源產業競爭加劇車企自建電池工廠會成趨勢,但前提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成氣候,初具規模。
來源:汽車情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