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華港機長興島基地上,一邊是濁浪滔滔望不到邊的東去大江,一邊是到處矗立著數以千噸計的鋼筋鐵骨的大型設備。記者雖然起了個大早趕來,但這里早已是熱火朝天的生產狀態了,轟鳴的機械,閃爍的焊光,仿佛徹夜沒有停歇。在這堪稱“港口機械城”的島嶼基地上,共有兩萬多人在奔波忙碌,據說下班時,工人們出廠的長龍要走近一個小時。
但最激動人心的,不是已經形成穩定產能的熱鬧工地,也不是多達6個碼頭忙碌的出貨裝載,而是緊鄰在生產工地旁廣闊的正在加緊施工的建設工地,這里已經和將要矗立起振華港機進軍新的海上裝備事業和鋼結構領域行業的廠房,其規模與投資之宏大,都彰示了公司未來由陸入海的產業方向。
在未來5年都有望保持10%的復合增長率并把持港機領域龍頭地位的情況下,成立僅15年的振華港機,并不敢躺在業績上休憩,而是迅速瞄準并進入了利潤更廣闊的海上裝備領域。公司人士表示,新領域的定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要求技術門檻高且與公司現有產業有相關性、便于轉移和進入的領域,“如采油、鉆井這些項目距我們的技術相隔太遠,我們就不做”。目前,振華正是利用自己的勞動力優勢、品牌優勢、多年來陸上重型裝備制造的生產和技術優勢,開始了培育新業務之旅。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進入了超越當年“地理大發現”航海意義上的另一個“海洋時代”,以海洋石油開發、大型海上工程、沿海風電裝備等為代表的新能源開發工程如火如荼,甚至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成為各國為自己后續發展布局的必落之子;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包括大型起重船等在內的工程船舶,是開創新海洋時代不可缺少的裝備,振華港機正是憑借著在原有港口機械領域的經驗和洞察力,敏銳地捕捉到海上裝備領域拐點的即將到來,其新業務一旦形成規模,如同15年前振華殺入全球集裝箱市場帶來的震撼一樣,一場波瀾壯闊的世界級角逐又將開始。
近日,已有行業分析員預計,海上重型、鋼結構和散貨機械三項新業務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將有較好的增長,屆時公司可望借助新業務的快速擴張,迎來新一輪增長期。此前,市場上的“藍海”理論一度激動人心,振華港機提出的海上戰略新方向,是不是會成為支撐公司未來發展的真正藍海,我們拭目以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