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地鐵建設歷史上,沈陽裝備制造企業曾做出過突出的貢獻,在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建設中,沈陽鼓風機廠提供了地鐵風機,而在中國多個軌道交通信號系統中,沈陽鐵路信號廠組裝的信號設備也應用其中。如今,在沈陽地鐵項目建設中,這兩家企業發揮裝備制造的優勢,利用整包招標提升集成能力,引進消化國外技術將組裝變為生產,激活原有的發展潛能,形成“質”的飛躍,將地鐵裝備產品國產化進行到底。
11月22日至23日,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鼓集團”)沈陽地鐵一號線及延伸線樣機驗收會舉行。經沈陽市地鐵建設指揮部、北京城建設計研究院、鐵科院等有關專家檢驗,沈鼓集團的區間隧道軸流風機tvf、車站軸流風機svf和消聲器各項指標均符合合同要求,專家一致在驗收大綱上確認簽字。這是沈鼓集團為沈陽地鐵風機最終交貨邁出的扎實而重要的一步。同在11月,廣州地鐵主動向沈鼓集團沈陽鼓風機通風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鼓通風公司”)發來二、八號線延伸線的標書,希望沈鼓通風公司能參加延伸線環控系統的招標。
11月28日,承擔沈陽地鐵一號線的信號系統生產,并于11月16日中標沈陽城市軌道列車模擬駕駛系統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沈陽鐵路信號工廠(以下簡稱“沈信”),又現身南京地鐵的“城市軌道列車模擬駕駛系統”招標會上,并一展身手。
2007年接近年尾的這個冬季里,像沈鼓通風公司、沈信等涉及地鐵機電產品的沈陽裝備制造企業暖流涌動。由沈陽地鐵項目開始,這些裝備制造企業不但鉚足勁頭兒在沈陽大顯身手,發揮出原有的潛能,而且通過沈陽地鐵項目的模式,沈陽裝備制造企業由僅能生產單一產品發展到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品配套,從而進入到產品設計與管理的服務領域。
沈陽裝備制造企業的這些驕人成績足以吸引沈陽以外地鐵項目的目光,墻內開花香飄墻外,與此同時,地鐵裝備產業基地的雛形也慢慢呈現。
整包招標提升集成能力
11月27日,記者來到位于于洪區沈遼路青銅巷61號的沈鼓通風公司。在公司嶄新的機械加工車間里,抬頭仰望,碩大的電站用風機高高聳立著。帶記者參觀的沈鼓通風公司地鐵及隧道環控設備工程公司工程部部長蘇林告訴記者,與這碩大的風機相比,地鐵風機形態就太小了。
無庸置疑,在中國,沈鼓集團在風機行業一直是領軍者。這個領風飛揚的企業,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產透平壓縮機、透平鼓風機、大型通風機以及制造其他通用機械產品的國家大一類企業。單單就沈鼓通風公司生產的風機而言就有多樣,鼓風機、軸流式通風機、離心式通風機、電站、冶金石化行業風機、地鐵隧道、礦井風機以及其他用途的風機,在風機領域,科研、開發、生產的基底不言而喻。
講起涉及地鐵風機的歷史,沈鼓通風公司總經理李泰勛向記者介紹,我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一號線(北京站—蘋果園)的地鐵風機全部由沈鼓提供,至今運行40年,反映良好。此后,在上個世紀70年代,北京地鐵二號線、天津地鐵等項目相繼建設,當時的地鐵設計單位提出,要求沈鼓提供“在運轉時葉片可調,并做到季節返風、經濟運行”的風機。沈鼓為在設計上滿足這些特殊要求,曾在這方面做過大膽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制造出符合用戶要求的產品。此外,沈鼓與加拿大j.p環保設備公司合資成立嘉華(沈陽)消聲設備有限公司,引進加拿大的先進技術和管理,已生產出多種地鐵消聲器。
地鐵風機、消聲器只是地鐵工程環控系統產品中的關鍵設備。而整個地鐵通風系統涉及的設備數量之多,范圍之廣,超出人們的想象。據了解,國內各城市地鐵項目建設在這方面的招標,通常的方式是按設備類別分開招標。而在2006年,沈陽市將地鐵建設的整個通風空調采暖系統設備打成一個包來招標。
“此舉在沈陽是一種創新,而對于沈鼓通風公司來說,則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遇。”李泰勛這樣評價。機遇青睞于有準備的人,沈鼓正是這樣有準備的公司。在沈陽地鐵整個通風空調采暖系統設備這個包內,涉及了11大類近5400臺(套)設備。除了地鐵軸流風機、消聲器等大約400臺(套)大型設備由沈鼓集團自行設計生產外,為了能投中這個標,沈鼓集團迅速聯合國內涉及環控系統設備的廠家,逐家篩選,按報價、技術、業績等方面考核,最終確定了沈陽愛特科技、上海連成、北京京儀等幾家,共同形成一個投標包。
當沈陽市地鐵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王剛向沈鼓集團頒發中標通知書時,沈鼓人臉上喜悅之情難以掩飾。這種喜悅與其說是大量工作攻關組合成功后的欣慰,不如說是沈鼓人看到自己利用原來雄厚基底又創新發展的另一條“康莊大道”。
李泰勛告訴記者,中標后,沈鼓集團組建了地鐵及隧道環控設備工程公司,抽調專門人員,進一步提高已有的大型軸流風機、大型金屬片式消聲器等設備,同時通過聯合其他廠家,沈鼓還拓展大型組合風閥、可開啟空氣過濾器、空調機組等設備的研制。這意味著沈鼓通過沈陽地鐵項目,由原來僅提供單一風機產品,拓展到提供整體配套通風系統設備,實現了成品成套,提高了系統集成的能力。
組裝變生產提高國產化
沈鼓集團借著沈陽地鐵項目,發揮潛能,由單一產品向成套設備進軍,一路高歌。
與沈鼓集團類似,以生產鐵路通信信號器材為主的國家直屬大ii型企業沈信,不但由單一產品的地鐵信號系統擴展到城市軌道模擬駕駛系統,而且將地鐵國產化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多年來,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沈信建樹很多,其微機監測、單元控制臺、繼電器等大量產品,廣泛用于伊朗德黑蘭地鐵一、二號線及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地鐵。
11月29日,剛從南京地鐵“城市軌道列車模擬駕駛系統”招標會歸來的沈信副廠長趙旋接受了記者采訪。
她向記者解釋,由于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方興未艾,在信號系統上,特別是目前最先進的基于通信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cbtc)上,國內的技術水平和國外先進水平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地鐵信號系統基本上是引進外國的技術進行國產化。也就是在一個地鐵項目的地鐵信號系統建設中,通常由一個中方系統集成商進行總成,外國公司提供技術,國內的生產企業承擔相應國產化配套。由于這樣投標常常是兩家臨時就一個項目搭配,有點“拉郎配”的味道,很難建立起長期合作,因而很難對國外的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國外全套信號系統技術也就很難真正轉移到國內來。因此,長期以來信號系統的國產化效果不理想,信號系統國產化成為地鐵機電設備中的難點和重點。
正是因為這樣,國家發改委把地鐵信號系統確定為軌道交通國產化重點設備。近些年來,沈信非常關注地鐵信號系統的國產化工作,在研制開發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沈信2000年就成立了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部,曾挑選四名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到北京參加國家發改委立項的atp國產化項目聯合攻關。2006年,atp已經成功運用于長春輕軌。沈信的幾位技術人員通過參加項目研發,對包括atp在內的列車控制系統(atc)有了全面的了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沈信先后為阿爾科特、西門子、阿爾斯通等多家公司進行國產化配套。但國產化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
擁有信號產品領域技術潛力的沈信,一直關注沈陽地鐵項目。期待在沈陽項目上能有所突破。沈陽地鐵項目批復后,地鐵信號系統國產化被沈陽市政府和地鐵指揮部視為“攻堅戰”。浙大網新集團以73%的國產化率中標沈陽地鐵信號系統總承包,沈信作為美國ussi公司硬件國產化生產集成基地,和浙大網新達成了戰略性的合作關系。
“現在除了cpu板以外,沈陽地鐵項目的大部分信號系統的硬件都將由我們來生產,改變了以往大部分硬件由國外來做,我們僅做組裝和小零部件配套的模式,這樣不僅可使國產化率得到很大提高,而且可以大大促進沈信在硬件單元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進一步提升沈信硬件系統集成能力,相信通過和浙大網新的合作,沈陽項目的國產化水平將會實現質的飛躍。”趙旋這樣評價這一過程。
基地建設將地鐵國產化進行到底
無論是沈鼓集團,還是沈信,當然還有許多涉及地鐵裝備制造的沈陽裝備制造企業,看到的不僅僅是沈陽地鐵項目,他們將目光盯向了未來地鐵裝備產品這一大市場,并相繼建設產品基地,致力于地鐵國產化。
11月27日,在沈鼓通風公司的辦公樓里,總工程師辦公室焦主任指著辦公樓東邊的藍頂廠房告訴記者,這個1.6萬平方米的廠房,是公司投入1.3億元建設的地鐵工程環控系統國產化基地之一。
沈信副廠長趙旋則告訴記者:“沈信與浙大網新集團的合作,浙大網新集團負責在系統集成和系統軟件上進行國產化,而沈信則作為硬件系統國產化的基地和維修服務中心”。在她提供給記者的一份資料里,對沈信發展有這樣的語句:逐步確立在軌道交通信號領域的地位,使沈信成為信號系統國產化基地和沈陽地鐵的長期維修服務基地,力爭做“中國軌道交通信號領域里系統綜合配套能力最強的企業”。
據了解,由于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地鐵、輕軌等城市交通基礎性工程建設,沈陽地鐵工程已經啟動。地鐵建設市場已經開始對地鐵裝備產品產生了批量需求。地鐵關鍵系統及成套設備研究迫在眉睫。
沈鼓集團在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基礎上,依托沈陽地鐵工程,進行地鐵工程環控系統關鍵技術攻關,開發出雙向可逆軸流隧道風機,將地鐵風機效率提高到79.5%,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同時沈鼓集團已經具有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地鐵風機系列為主的環控系統產品,現已形成系統配套能力。顯然,在沈陽,有這些裝備制造企業基地的建設,地鐵裝備國產化的路越來越寬。
來源:遼寧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