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不分良莠地從國外引進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和設備,對國內環保設備產業的發展不利,呼吁多給國產環保設備機會。
上月底,10名國內知名的環保設備專家齊聚江蘇泰州,一致通過了江蘇新天地環保工程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倒傘型葉輪曝氣機”的科技成果鑒定。新天地公司總工程師張鑫珩說,這標志著大功率曝氣機的國產化改造取得了新的進展,他同時呼吁,多給國產環保設備一些機會,這對發展民族工業,鼓勵自主創新都是有利的。
進口的并非最好的
大功率曝氣機是一種新型水污染處理設備,廣泛應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治理。通過曝氣機的攪拌和混合,使空氣與污水強烈接觸,將空氣中的氧溶解于水中,增強污水的生物活性,從而提高污水凈化的速度和效果。
資料顯示,“八五”和“九五”期間,我國城市污水的二級處理能力從日處理193.5萬噸猛增2753.4萬噸,增長了14倍多,我國環保產業的蓬勃發展,初步遏止了我國水環境嚴重污染的局面。“十五”期間,國家投入3000億元用于環境保護,至2004年底已建污水廠713座,污水處理率達45.7%。但在這一成績的背后,卻存在一個不爭的事實:同期興建的大批污水處理廠中90%用的是進口設備。
“隨著引進大潮,大批環保設備不分良莠地被盲目引進到國內。以引進的潛水推流攪拌機和倒傘型曝氣機為例,因為能效比差,僅曝氣機電能消耗一項,就占到了整個污水處理流程總能耗的6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電老虎’,也使得我國的水污染治理成本長期居高不下。”張鑫珩說。
作為我國環保技術裝備專家,張鑫珩在肯定進口設備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認為,不分良莠地從國外引進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和設備,對國內環保設備產業的發展不利。他希望用戶單位和設計院不要迷信進口環保設備,實際上現在很多國產環保設備并不比進口的差。
為了說明問題,他將引進的潛水攪拌機和大型倒傘曝氣機與國內自主創新研發的同類產品相比較:1998年日處理能力為6萬立方米的上海桃浦污水廠建成運行,其中關鍵設備6臺中速潛水攪拌機就是從一知名國外公司引進的,每臺價格超過17萬元,負載運行時,實際耗電量每小時至少27度。而國產的采用齒輪減速的中速潛水攪拌機,每臺售價僅9萬元,負載運行時,每小時實際耗電量僅為16度。與前者相比,單機每小時便可節約11度電,每天可節約264度電,全年能節約96360度電。
同樣應用在山東省日處理量為4萬立方米的國內自行研制的復合型葉輪倒傘曝氣機,比世界上同類產品的動力效率提高了75%,單機每小時能節電60多度。一座日處理4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4臺倒傘曝氣機每年能節約電費140多萬元。
張鑫珩不無憂慮地說:“時至今日,在眾多污水廠的建設應用工程中,中國引進了很多臺這樣的曝氣機,同時,中國又盲目仿制不少臺這樣的曝氣機,倘若再這樣無休止地繼續引進和無節制、無自我創新地仿制下去,浪費的能耗是驚人的。”
給國產環保設備一些機會
張鑫珩呼吁多給國產環保設備一些機會,這對發展民族工業,鼓勵自主創新都是有利的。
張鑫珩承認,“雖然污水處理廠引進的某些高耗能設備能效比差,但從整體上說,國內的環保設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設備制造的材質和制造工藝水平上。”
他說,有人認為國外的曝氣機推力大,可省去潛水推流器,這是謬誤。倒傘型曝氣機在運行時,提升力很小,不同的浸沒深度直接影響著平推能力和充氧效果,污泥在氧化溝中的沉降問題,沒有相應的攪拌和提升能力,完全依靠平推能力是不可能完全阻止污泥沉降的。況且,曝氣機的主要功能是曝氣充氧、混合;動力效率是考核設備的主要技術指標,將曝氣機完全浸沒在水中運行時,它的推力可能最大,但充氧效果也最差;最經濟實用的設計方案:是在1萬立方米容量的氧化溝中增加1臺功率7.5千瓦葉輪直徑2500毫米的潛水推流攪拌機,即使這樣,實際能耗也增加了。
即便如此,與引進和國內仿制的現有同類產品相比,江蘇新天地自主創新的倒傘曝氣機處理能力提高了30%,動力效率提高70%,能耗仍可節約30%左右,從全國應用曝氣機的污水處理廠來核算,每年可因為降低電耗而節省的電費何止按億元計。
也有人認為:國內產品返修率高(主要是減速機),他指出,事實并非如此。
由于國產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產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當時產品的標準化、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很低,定型產品較少。進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后對主要污水處理設備制造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提高了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城市污水處理專用設備和與之配套的通用設備的生產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現在日處理5萬、10萬、25萬和50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全部或主要設備都可實現國產化。其中,國產的微孔曝氣器、高強度曝氣機、帶式壓濾機、各類格柵除污機、刮泥機、刮砂機、曝氣轉刷、曝氣鼓風機、大型污水泵、潛水電泵等已基本能夠適應國內市場需求,還有部分產品出口。
張鑫珩認為,利用外資大量進口設備,使國產設備失去了平等競爭的機會。近幾年特別是與曝氣機配套的齒輪減速機,幾乎所有的用戶都要進口產品,事實上不管從效率上或使用壽命上,國產減速機并不比進口的差。近十年興建的污水處理廠中約90%的設備是利用外資進口的,這既耗費了國家大量財力(進口設備是國產設備費用的4~6倍),又嚴重限制了國產污水處理設備制造工業的發展。“今后在加大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力度的進程中,如不規范環保產品市場,推進高效低能耗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自主制造,選用能效比高的國內外先進產品,為此付出的代價將會更大、更無休止。”
據悉,“十一五”期間用于環保方面的投入將是“十五”期間的十倍還多,城市污水處理率要求達到60%以上,80%地級市要建污水處理廠。為此,業內專家建議要盡快確定污水處理國產化成套設備應用工程,由國家給用戶優惠政策,以鼓勵使用自主創新的國產設備。并加大力度支持國產設備的科技攻關、技術研發工作,改變單純引進設備的做法,對于適當引進的部分關鍵設備和制造技術,國內企業應當認真消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加快研發速度,使國產環保設備得以推廣應用。
作者:崔玉平 來源:中國工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