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創性建立“眾籌建樁”模式,最終僅用3個月,就在常州建起1400個樁;
2017年,獲得工信部智能制造2025的新模式應用課題,成為承擔工信部這一課題的唯一一個樁企;
2018年,與歐洲充電巨頭hubject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搭建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充電網絡,完成10萬個充電網點的建設……
成立4年的星星充電,目前平臺運營著自營充電樁6萬余根,日充電量全國第一,私人充電樁市場份額位居全國第一,給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創造了太多的“奇跡”。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群雄并起,星星充電為何能夠獨占鰲頭?
2014年,在政策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帶動了新能源充電樁產業的快速擴張。汽車銷售出身的邵丹薇創辦星星充電,不畏艱難地選擇了二次創業,跨界進入充電樁產業。
“充電樁作為電動汽車必備的配套設施,是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具有強大的價值變現能力,不能只當作一個‘充電器’。需要利用硬件創新跳出單一充電經營模式,打造新消費場景?!毙切浅潆娛紫\營官拱興波說。憑借對消費者需求的準確認知,星星充電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智能充電樁。
與傳統只會充電的“功能機”不同,智能充電樁加裝了傳感器,可感知并積累充電樁狀態數據,同時加裝互聯網交互設備,為后續開發提供硬件基礎。
從“功能機”升級到“智能機”,星星充電開發出更多符合當下消費趨勢的應用場景。今年8月28日,星星充電借鑒電商“造節”策略,憑著星星充電不忘碧水藍天的初心,發起了他們夢想的節日“8·28低碳節”,新老會員當日充電可享受大幅優惠。當天,星星充電全國充電量達800萬度,相當于全國前四名樁企普通單日充電量總和。
在拱興波眼中,星星充電的成功,離不開充電樁產品本身的創新,更離不開商業模式的創新。
在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時,星星充電曾經遭遇難題——找場地難,過去建充電樁的模式跟建加油站一樣,土地獲取有壁壘且代價高昂。為了破解這一難題,2015年,星星充電利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式推出“眾籌建樁”模式,在“眾籌”模式下,建設充電樁的土地不需要專門拍賣或劃撥,而是由業主來供地,星星充電提供充電樁免費安裝,獲得的充電服務費和業主分享。在3個月的時間內建設了1400個充電樁,讓業內驚嘆!
2016年,針對公樁使用率低、私樁閑置率高的現象,星星充電率先提出了“私樁共享”這一創新的商業模式,個人可在平臺上將自己的充電樁進行共享,平臺與個人進行交易分成,不僅盤活了私人充電樁資源,更推動個人用戶參與平臺運營,分享發展收益。目前參與共享的私樁已超過1萬根。私樁利用率高,地段比較好的“樁主”每月收益可達到1元左右,長此以往,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電動汽車充電行業看起來很紅火,但投資回報周期較長,普遍不賺錢是行業現狀。那么,星星充電是如何實現盈利的?
“星星充電盈利表現好,離不開‘兩高三低’?!惫芭d波說,第一個“高”是選址準確度高,選址對充電樁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星星充電已經搭建了自己的選址模型,通過人流、車輛保有量、市場份額等多維度的指標去判斷最有利位置;第二個“高”是運維能力高,星星充電通過充電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平臺,實現充電樁的遠程運維,超過90%的充電故障可以被在線診斷,大幅提高了運維效率。
“做生意要效益就是降本增效。前面是增效,還有三個層面的降本:一個是投資層,第二個是運維層,第三個是交易層,三個層面都得降才會盈利”,拱興波表示,通過自主搭建生態、自主研發設備,星星充電把投資成本做到最低。通過智能運維平臺的精準反饋,快速解決故障,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把運維成本降到最低。最后,利用“包餃子”模式,打包銷售,一條龍服務,減少交易環節中的浪費,降低交易成本。
“智能充電樁連接了能源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兩個萬億級市場,智能制造的引入也會形成新的接口,我們要讓‘樁聯連世界’,做新能源充電設施領域的‘阿里巴巴’。” 拱興波說。
【專家點評】
樁企大多“重投資、輕運營”,星星充電產品和運營并重,一方面加強技術研發,打造智能充電樁,利用硬件創新跳出單一充電經營模式;同時,利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式推出“眾籌建樁”“私樁共享”等創新商業模式,并在選址和運維能力上持續提高,提升服務能力。
星星充電的發展歷程說明,“隱形冠軍”企業的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和產品上,在運營的過程、系統化、市場營銷和服務上,也同樣能體現其高度的創造力。希望更多的江蘇企業能夠深刻把握多維度“創新”,贏得更好發展。
來源:新華報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