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ldquo十二五&rdquo期間,實現節約能源6.7億噸標準煤。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47.6萬噸、2086.4萬噸,比2010年各減少8%全國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8萬噸、2046.2萬噸,比2010年各減少10%。具體到電力行業為:
1、電力能耗目標:
據北極星電力網編輯了解,到2015年,火電供電煤耗由2010年的333克標準煤/千瓦時降到325克標準煤/千瓦時,降幅為8克標準煤/千瓦時火電廠廠用電率由2010年的6.33%降為6.2%電網綜合線損率由6.53%將為6.3%。
十二五期間,鼓勵建設高效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站,加強示范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igcc)和以煤氣化為龍頭的多聯產技術。發展熱電聯產,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加快現役機組和電網技術改造,降低廠用電率和輸配電線損。
對于電力相關聯的煤炭行業,將推廣年產400萬噸選煤系統成套技術與裝備,到2015年原煤入洗率達到60%以上,鼓勵高硫、高灰動力煤入洗,灰分大于25%的商品煤就近銷售。積極發展動力配煤,合理選擇具有區位和市場優勢的礦區、港口等煤炭集散地建設煤炭儲配基地。發展煤炭地下氣化、脫硫、水煤漿、型煤等潔凈煤技術。實施煤礦節能技術改造。加強煤矸石綜合利用。
2、電力減排目標:
根據規劃,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10年的956萬噸降低為2015年的800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從2010年的1055萬噸降低305萬噸,達到2015年的750萬噸的排放量。
十二五期間,將大力推進電力行業脫硫脫硝。新建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脫硫脫硝,實現達標排放。尚未安裝脫硫設施的現役燃煤機組要配套建設煙氣脫硫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燃煤機組要實施脫硫改造。加快燃煤機組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和煙氣脫硝設施建設,對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機組、東部地區和其他省會城市單機容量20萬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機組,均要實行脫硝改造,綜合脫硝效率達到75%以上。
另外,為完成減排目標,還將加強非電行業脫硫脫硝。實施鋼鐵燒結機煙氣脫硫,到2015年,所有燒結機和位于城市建成區的球團生產設備煙氣脫硫效率達到95%以上。有色金屬行業冶煉煙氣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3.5%的冶煉設施,要安裝硫回收裝置。石油煉制行業新建催化裂化裝置要配套建設煙氣脫硫設施,現有硫磺回收裝置硫回收率達到99%。建材行業建筑陶瓷規模大于70萬平方米/年且燃料含硫率大于0.5%的窯爐,應安裝脫硫設施或改用清潔能源,浮法玻璃生產線要實施煙氣脫硫或改用天然氣。焦化行業煉焦爐荒煤氣硫化氫脫除效率達到95%。水泥行業實施新型干法窯降氮脫硝,新建、改擴建水泥生產線綜合脫硝效率不低于60%。燃煤鍋爐蒸汽量大于35噸/小時且二氧化硫超標排放的,要實施煙氣脫硫改造,改造后脫硫效率應達到70%以上。
3、電力落后產能淘汰目標:
十二五期間,將嚴格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和《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2010年本)》,重點淘汰小火電2000萬千瓦,主要范圍有:在大電網覆蓋范圍內,單機容量在10萬千瓦及以下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單機容量在5萬千瓦及以下的常規小火電機組,以發電為主的燃油鍋爐及發電機組(5萬千瓦及以下)以及在大電網覆蓋范圍內,設計壽命期滿的單機容量在20萬千瓦及以下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
根據規劃還將淘汰焦炭產能4200萬噸,主要范圍有:土法煉焦(含改良焦爐),單爐產能7.5萬噸/年以下的半焦(蘭炭)生產裝置,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爐(3.8米及以上搗固焦爐除外)。
4、電力能源結構調整目標:
根據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將促進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推進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加強油氣戰略進口通道、國內主干管網、城市配網和儲備庫建設。結合產業布局調整,有序引導高耗能企業向能源產地適度集中,減少長距離輸煤輸電。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有序發展核電。加快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煤層氣等清潔能源商業化利用,加快分布式能源發展,提高電網對非化石能源和清潔能源發電的接納能力。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
對于鋼鐵和建材行業,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余熱利用率,倡導推進余熱發電技術。
5、電力重點工程建設:
鍋爐(窯爐)改造和熱電聯產。實施燃煤鍋爐和鍋爐房系統節能改造,提高鍋爐熱效率和運行管理水平在部分地區開展鍋爐專用煤集中加工,提高鍋爐燃煤質量推動老舊供熱管網、換熱站改造。推廣四通道噴煤燃燒、并流蓄熱石灰窯煅燒等高效窯爐節能技術。到2015年工業鍋爐、窯爐平均運行效率分別比2010年提高5個和2個百分點。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大城市居民采暖除有條件采用可再生能源外基本實行集中供熱,中小城市因地制宜發展背壓式熱電或集中供熱改造,提高熱電聯產在集中供熱中的比重。&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形成75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優化電機系統節能。采用高效節能電動機、風機、水泵、變壓器等更新淘汰落后耗電設備。對電機系統實施變頻調速、永磁調速、無功補償等節能改造,優化系統運行和控制,提高系統整體運行效率。開展大型水利排灌設備、電機總容量10萬千瓦以上電機系統示范改造。2015年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比2010年提高2-3個百分點,&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形成800億千瓦時的節電能力。
優化能量系統。加強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合成氨、煉油、乙烯等行業企業能量梯級利用和能源系統整體優化改造,開展發電機組通流改造、冷卻塔循環水系統優化、冷凝水回收利用等,優化蒸汽、熱水等載能介質的管網配置,實施輸配電設備節能改造,深入挖掘系統節能潛力,大幅度提升系統能源效率。&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形成46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增強余熱余壓利用。能源行業實施煤礦低濃度瓦斯、油田伴生氣回收利用鋼鐵行業推廣干熄焦、干式爐頂壓差發電、高爐和轉爐煤氣回收發電、燒結機余熱發電有色金屬行業推廣冶金爐窯余熱回收建材行業推行新型干法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玻璃熔窯余熱發電化工行業推行炭黑余熱利用、硫酸生產低品位熱能利用積極利用工業低品位余熱作為城市供熱熱源。到2015年新增余熱余壓發電能力2000萬千瓦,&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形成57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節約和替代石油。推廣燃煤機組無油和微油點火、內燃機系統節能、玻璃窯爐全氧燃燒和富氧燃燒、煉油含氫尾氣膜法回收等技術。開展交通運輸節油技術改造,鼓勵以潔凈煤、石油焦、天然氣替代燃料油。在有條件的城市公交客車、出租車、城際客貨運輸車輛等推廣使用天然氣和煤層氣。因地制宜推廣醇醚燃料、生物柴油等車用替代燃料。實施乘用車制造企業平均油耗管理制度。&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節約和替代石油800萬噸,相當于1120萬噸標準煤。
建筑節能建設。到2015年,累計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公共機構辦公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形成6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交通運輸節能。鐵路運輸實施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空調發電車節油節電、動態無功補償以及諧波負序治理等技術改造公路運輸實施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改造水運推廣港口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油改電、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港區運輸車輛和裝卸機械節能改造、油碼頭油氣回收等民航實施機場和地面服務設備節能改造,推廣地面電源系統代替輔助動力裝置等措施加快信息技術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深入開展&ldquo車船路港&rdquo千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形成1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綠色照明。實施&ldquo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rdquo,分階段淘汰普通照明用白熾燈等低效照明產品。推動白熾燈生產企業轉型改造,支持熒光燈生產企業實施低汞、固汞技術改造。積極發展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加快半導體照明關鍵設備、核心材料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支持技術成熟的半導體通用照明產品在賓館、商廈、道路、隧道、機場等領域的應用。推動標準檢測平臺建設。加快城市道路照明系統改造,控制過度裝飾和亮化。&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形成21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脫硫脫銷工程建設。完成5056萬千瓦現役燃煤機組脫硫設施配套建設,對已安裝脫硫設施但不能穩定達標的4267萬千瓦燃煤機組實施脫硫改造完成4億千瓦現役燃煤機組脫硝設施建設,對7000萬千瓦燃煤機組實施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到2015年燃煤機組脫硫效率達到95%,脫硝效率達到75%以上。鋼鐵燒結機、有色金屬窯爐、建材新型干法水泥窯、石化催化裂化裝置、焦化煉焦爐配套實施低氮燃燒改造或安裝脫硫脫硝設施,高速公路沿線逐步建設柴油車脫硝尿素加注站。&ldquo十二五&rdquo時期新增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削減能力277萬噸、358萬噸。 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