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濱海高新訊 配送環節一直是電商企業的&ldquo痛點&rdquo。調查顯示,網購用戶體驗中,對配送速度(包括發貨速度、在途時間、物流服務)的整體滿意度最低,僅為21.3%。2012年,各大電商企業紛紛試圖&ldquo擺脫&rdquo第三方快遞企業,申請快遞牌照,依托自身物流體系提升配送質量。這種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唇齒相依又相互蠶食的跨界打法漸成常態。
日前,國家郵政局發布公告稱,蘇寧電器獲得國內快遞經營許可。這也讓蘇寧成為繼亞馬遜、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等電商之后又一拿到快遞牌照的電商企業。此前,京東商城已經開通全國360個大中城市的配送業務,建設了近1000家配送站,并開通了自提點、社區合作、校園合作、便利店合作等形式,就連京東快遞的對外&ldquo報價表&rdquo也被曝光。此次,蘇寧獲得快遞牌照,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并不諱言,除了意在保障&ldquo最后一公里&rdquo配送,未來將向合作伙伴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務,言下之意,蘇寧的物流平臺未來將滿足自有物流配送需求,也將接&ldquo外單&rdquo。
有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物流業毛利率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之中,從2009年的約11%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7.08%左右。但仍有電商不斷地跨進物流領域。對于電商來說,自建物流除了省錢,更重要的意義是提高服務質量。蘇寧易購天津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獲得快遞牌照后,天津將進入&ldquo半日達&rdquo配送范圍,消費者上午下單,下午便可拿到商品,進一步縮短配送時間。
在電商企業紛紛自建物流的風潮之下,第三方的快遞表現相對淡定。對于以&ldquo四通一達&rdquo為代表的各大快遞企業來說,雖然有70%的快件業務來源于電商,但是一直也深陷高投入、低利潤的惡性競爭怪圈。尤其是受累于電商價格大戰,快遞企業已經吃不消。今年&ldquo雙11&rdquo,全國快遞業日快件處理量突破了3000萬件,較去年&ldquo雙11&rdquo1800萬件的高峰日處理量激增近70%。有業內人士戲稱,對中國快遞行業來說,這個數字已經到了&ldquo洪水泛濫&rdquo的程度。
電商企業集體自建物流,對于未來快遞行業競爭升級是利好。一大型快遞企業南開某分部的負責人石先生表示,未來快遞企業只有發揮人員、成本和經驗等方面的優勢,才能與電商企業的物流競爭,但目前的情況是&ldquo多而不精&rdquo,服務環節仍是短板。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電商企業自建物流后,并不代表所有訂單都依托自有物流配送,例如部分非自營商品的訂單配送仍要依托第三方快遞企業。有數據表明,電商50%的業務訂單仍然是轉給第三方快遞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電商企業不斷&ldquo染指&rdquo快遞行業的動向也反向刺激了物流企業試水電商。一些快遞公司也已開始逆勢反攻,快遞企業開放電商平臺也不再是新鮮事。比如,圓通布局&ldquo圓通新農網&rdquo,順豐、申通分別推出&ldquo順豐優選&rdquo&ldquo愛買網&rdquo等。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兩大領域的企業立足自身業務,相互覬覦對方的市場,由&ldquo滲透&rdquo逐漸轉為&ldquo蠶食&rdquo,將加速完善產業鏈的整合,但早期的&ldquo互侵&rdquo也會導致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