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nasa“洞察號”已經成功在火星著陸,但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開始執行科考任務。
洞察號于美東時間11月26日下午抵達火星,在elysium平原順利著陸。再過幾個月,該著陸器將對火星內部展開詳細考察。在此之前,洞察號將對兩臺主要儀器進行部署和調試,即一臺鉆入式熱流儀和一套超敏感地震儀。這套儀器必須由洞察號的機械臂放置在火星表面,此前的火星著陸器從未有過這種操作,因此洞察號團隊想確保這一步順利無誤。
“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射一顆火星地球物理探測器,它的機身設計繼承先前的鳳凰號探測器,著陸火星之后將在火星表面安裝一個火震儀,并使用鉆頭在火星上鉆出迄今最深的孔洞進行火星內部的熱狀態考察。根據項目首席科學家布魯斯·巴內特(bruce banerdt)的說法,這一探測器將是一個國際合作進行的科學項目,并且幾乎是先前大獲成功的鳳凰號探測器的翻版。
2018年5月5日凌晨4時05分,搭載“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宇宙神”v-401型火箭從位于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3號發射臺發射升空,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 [1] 11月26日14時54分許,“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
博科園-科學科普:“洞察號”通過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內部勘探。“洞察號”團隊利用飛船到達火星前的時間,不僅為這關鍵的一天做計劃和練習,還激活和檢查飛船子系統,這些子系統對巡航、著陸和地面操作至關重要,包括高度敏感的科學儀器。7月19日“洞察號”公司的地震檢波器收到了健康證明,該儀器將用于探測火星上的地震。seis儀器(內部結構地震實驗)是一個六傳感器地震檢波器,結合兩種類型的傳感器來測量在寬頻率范圍內的地面運動。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四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和美國利用無人探測器對火星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至今人類對火星進行過31次探測任務,以前實現過七次探測器登陸火星,“洞察號”是火星迎接到的第八位“地球來客”。人類對火星這顆紅色星球一直充滿了向往,美國特斯拉汽車、太空探索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就曾提出過移民火星的構想,如今“洞察號”任務開端良好,人們希望它能傳回更為激動人心的佳音。
“我們相信,這張照片可以幫我們確定部署儀器的難度,”巴 雷 特指出,“我很高興地看到,在這里部署儀器似乎不是很難,但愿事實如此。”
洞察號的英文“insight”是“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的縮寫,意思是“利用地震、大地測量及熱流手段進行內部探測”。該著陸器在火星表面的任務計劃持續一個火星年(約為兩個地球年)。團隊成員稱,洞察號必須花費這么長時間,才能收集到足夠的數據、達成主要的任務目標。
來源:新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