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飄紅的銷量使韓國現代起亞汽車集團(下文簡稱“現代起亞”)愈發不能忽視中國市場的地位,新一輪的融資開始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現代起亞在華銷量同比增長高達40%。與此同時,現代起亞針對中國市場將進行5.48億美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的融資,繼續鞏固在華市場的地位。
銷量飄紅
從剛剛公布的3月份以及一季度銷售數據來看,現代起亞在華兩大合資公司的銷售業績均有不俗的表現。
數據顯示,現代起亞今年第一季度在華銷量達到39.5萬輛(不含進口車),同比增長高達40%。北京現代3月份銷量為 83500輛,同比增長30.1%。東風悅達起亞3月份銷量為45855輛,同比增長21.3%。
今年一季度漂亮的銷售數據并非偶然,近年來現代起亞的在華銷量也一路飄紅。汽車分析師張志勇向記者表示:“去年‘釣魚島事件’致使日系車在華銷量下滑,韓系車由于具有節能、舒適、價廉等特點,已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現代起亞在全球范圍內的銷量創下712萬輛新紀錄,而在第一大單一市場中國也突破了歷史最高銷量。2012年,現代汽車在華銷量為856000輛,起亞汽車為480000輛,總計133.6萬輛,同比增長14.2%,占據現代起亞全球銷量比例的18.8%。相比之下,現代起亞在美國銷量為126萬輛,在韓國本土為115萬輛,均排在中國之后,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現代汽車最重要的利潤來源地。
按照現代起亞的計劃,2013年在華銷量目標同比提高10%左右,將達到147萬輛。其中北京現代為970000輛,同比增長13.3%;東風悅達起亞銷量500000輛,同比提高4.2%。如果按現代起亞的統計方法,通用汽車銷量不含上汽通用五菱,則未來數年內現代起亞有可能趕上甚至超過通用汽車在華銷量。
事實上,對于韓國汽車業而言,除了去年現代起亞在華銷售總量超過韓國本土外,在汽車零部件出口上,中國也成為其不可忽視的市場。據韓國貿易協會今年3月26日公布的進出口數據,在過去20年間,韓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增長了約50倍。該數據特別強調,零部件出口的強勁在與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貿易中表現明顯。去年韓國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出口達44.5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對于韓系車來講,未來發展需要的是傳播,需要的是時間。”張志勇告訴本報記者,韓系車的成功來源于長期的積累,目前其在華發展已經進入平穩上升的階段。而未來,提升“品牌力”日益成為韓系品牌發力的重點。如此看來,面對中國這片利潤豐厚的戰場,韓系車企勢必將發起強烈的攻勢。
啟動融資
在銷量一路飄紅的帶動下,現代起亞新一輪的在華投資日漸浮出水面。
近日有消息稱,現代起亞將融資5.48億美元用于中國大陸合資車企的建設,主要用于擴建東風悅達起亞產能和現代四川新工廠的建設。這筆投資將更加細化現代汽車在華產銷渠道和市場。
在這筆5.48億美元的融資中,首筆4億美元5年期的融資將由東風悅達起亞汽車發起,用于起亞汽車位于中國江蘇省鹽城的第三座廠房。據悉,該筆融資將附帶兩年寬限期,包括中國、韓國以及其他國際性金融機構在內的25家銀行都收到了融資請求;而第二筆融資來自現代汽車。這筆1.48億美元左右的貸款申請已經收到了中國與韓國銀行的反饋,貸款資金將用于支持現代汽車在四川的商用汽車生產基地項目。
翻閱資料不難發現,自2004年現代起亞在中國大陸第一個合資車廠——北京現代車廠設立至今,已經擁有東風悅達起亞兩個整車廠,以及現代動力等24個配套企業在華運營,已經超過現代起亞在韓國本土的規模。
在四川,目前已有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及沃爾沃等整車廠。而現代將在四川建立商用車基地則是看好西部市場,可以用最少的環節打通這個擁有巨大商機的市場。有消息稱,北京現代的伊蘭特已經推出了最新款朗動,老款伊蘭特的生產則有望在四川商用車基地延續其生產周期。
此外,經銷商網絡的布局也已經提上了日程。據北京現代相關人士透露,“今年北京現代經銷商將會拓展至860家,目前這一數字為800多家。”據悉,北京現代正逐步將經銷商網絡覆蓋二三四線城市,而新增的網點也將主要來源于上述城市。
由此可見,現代起亞在華新一輪的戰略布局已經拉開序幕:今后,位于北京的北京現代和位于鹽城的東風悅達起亞將主攻乘用車的制造;商用車則有可能以四川為基地輻射全國,車用鋼板、內飾外觀備件、發動機變速器總成、電子元器備件的供應商則遍布全國;研發機構則逐步從韓國轉移至上海和北京。
這樣的架構似乎表明,現代起亞有意將其整體架構“復制”到中國,以期在中國這塊巨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