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聯網在照明領域產生的改變
光是物聯網在照明領域最直接的表達方式,現在無論是室內或者室外照明,基本上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對光進行遠程開關,調光,這兩者和傳統路燈最大的基本差異。照明領域在物聯網的支持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總結為五大功能,也就是“五遙”功能。
(1)遙測
在每條照明配出回路上設置傳感器,采集相電壓、線電壓、電流、功率因數等運行參數,通過各種通信載體,將這些數據傳輸到云服務器存儲,經過云服務的分配,這些數據可以在可視化管理平臺展現。
(2)遙信
通過控制網絡可將箱式變電站各照明配出回路開關狀態,電路過電壓、過電流故障信息,通訊網絡故障信息發送至可視管理終端。
(3)遙視
部分路段設監控攝像頭,值班人員在監控室內通過監視器可以了解路燈的照明情況,景觀燈具的亮燈效果,同時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故障或損壞的燈具, 及時檢修,保證道路照明的正常運行。
(4)遙調
通過可視管理管理終端平臺,值班人員可根據對各路段不同時段車流量和整體道路情況的分析,隨時調整各箱式變電站內設備的節電運行參數。
(5)遙控
基于可靠的通信載體,值班人員無需到現場,根據所需可以對現場的每一個照明節點做到隨時控制。
五、智慧照明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情況——室外
智慧城市是一個立體的生態,軟件信息服務、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硬件設備制造、每一細分領域都不可孤立看待,在這個全新的智慧城市照明產業鏈中,政府、照明廠商、底層通訊服務商、云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智慧城市的全方位建設,更銜接了能源管理、協同交通、公共安全、環境監測、城市管理不同層面的工作。
智慧照明是指利用物聯網技術、傳感技術、有線、無線通訊技術、電力載波通訊技術、嵌入式計算機智能化信息處理,以及節能控制等技術組成的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統,來實現對照明設備的智能化控制。智慧照明可達到安全、節能、舒適、高效的目的。
移動互聯、物聯網、云計算的快速發展,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其中,智慧照明利用物聯網云平臺應用,在城市整體的照明物聯網的基礎上增加更豐富的傳感設施,將節能照明、視頻監控、求助報警、公共廣播、電子屏信息發布、無線wifi、環境監測、智能充電樁(汽車、電動車、手機充電)等各種對象都納入到感知網絡中,可以為智慧城市提供更多基礎的數據支撐,擴展更多智慧化服務。
后還會衍生出更多創新應用,這是整個行業的風向標。未來,隨著智能照明設備的廣泛應用,其發展將逐漸向著半導體照明、綠色化、標準化、網絡化和個性化方向轉變。推動照明方向革新的同時,促進智慧城市的發展建設。
六、智慧照明
智慧照明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照明,以智能照明為基礎,在智慧城市中當作還是可以充當載體的角色,我們可以在燈桿上可以集成很多設備,如充電樁、監控設備、安防設備、環境傳感、無線ap等,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尤其重要,相當于智慧城市的感知層。(見圖1)
圖1
七、智慧照明系統
智慧路燈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智慧路燈將發揮更大的“綜合體”作用,將城市路燈作為物聯網的端口,也讓智慧城市的建設變得更為實在。智慧路燈桿是一種集成各種信息設備技術創新復合應用的智慧路燈產品,路燈照明控制系統、wifi天線基站、視頻監控管理、廣告屏播控系統、城市環境實時監測、緊急呼叫系統、充電樁系統等應用。(見圖2)
圖2
八、智慧照明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路燈具有密集且均勻分布、取電便捷、易組網、產權明確、位置固定等特點,路燈猶如血管一樣分布在城市每個角落,而智慧照明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像神經網絡,感知城市的脈搏。
智慧照明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以燈桿為載體,集成wifi覆蓋、信息發布顯示屏、廣播系統、一鍵呼救、環境監測、視頻監控、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多個信息終端,這些載體必須在確保道路照明安全運行的前提條件下安裝,因為路燈照明才是“路燈”的本職工作,其它都與城市的管理有關,這正是我國正在構建的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充分利用了路燈桿在城市中無處不在的優勢,資源共享,以路燈桿為載體,互聯互通,滿足區域道路的全方位信息需求,通過單一能源系統給燈桿上所有設備供電,實現城市大數據的收集和智能管理。智慧路燈終端采用智能控制,按需照明,實現可觀的二次節能。通過智慧路燈終端,與城市物聯網整合,形成統一信息源,再分散至各主管智能部門,形成分散——集中——再分散的結構,在不打破現有城市主管智能部門結構的前提下,實現信息的收集、整合、反饋與發布。為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加快反應速度提供了手段。
九、智慧照明應用推廣注意事項
1.功能設置要因地制宜
要根據城市的場景及實際需求,合理的配置各項功能,例如在城市中擁堵的道路上不宜帶充電樁,環境監測適宜在有較多污染源的地區部署,視頻監控可結合現有的“天網”,系統對“監控盲區”進行補充,led屏適宜在人流量較大的商業區進行部署,而不是每根路燈燈桿上都必須裝視頻監控、環境監控、智能充電樁等功能。必須根據每種功能的自身特點、應用環境、范圍等結合實際情況再做量身定制,廠商并不能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一味地向建設方推銷大而全,事實上華而不實、應用價值不高的功能。
2.應用推廣要循序漸進
目前城市照明管理由建設系統或供電部門的管理機構進行專項管理,管理職責明確。但智慧燈桿中的許多功能歸屬于公安、交通、電訊、醫療等許多行業,這會涉及到各個部業利益及日常運行、維護管理等職責,運營商與涉及的不同部門之間關于業務的溝通協調,是否能達成一致也是個問題。除非智慧路燈得到強大的背景支撐,才能做成完整的解決方案,比如建立智慧城市的整體方案,將智慧路燈作為新區的一個創新亮點,在一條路上進行部署,如此是可行的,但是老城區改造,或者不發達地區有些地方的應用仍會是問題。
有部分城市路燈充電樁試點案例,因路邊的停車位時常被非電動新能源汽車占用、以及停車位收費過高等,也時常導致其路燈桿上帶有的充電樁的使用效率的不高等問題,收益也尚未達到盈虧平衡點;二是由于路燈工種的單一性,養護隊伍只能滿足常規道路路燈的養護,對新型的智能路燈缺少必要的養護管理經驗。此外,路燈作為道路配套設施,日常報修避免不了,由于智能路燈涵蓋多項功能,涉及眾多專業領域,養護隊伍面對突發故障也難以作出緊急處理,容易造成安全隱患。這些問題無形中為路燈的日常管理養護增加了難度。后期需要有一支專門的智能路燈養護隊伍,由涉及燈桿內的各設備廠家進行培訓,使養護隊伍能夠掌握各模塊的基本檢修養護技巧,便于日常的管理,這勢必增加了管養成本。
簡而言之,誰來用,誰來建,誰來運營是個巨大的問題。因此智慧燈桿推廣過程中勢必要理清這些關系主體后,才能更好地推進,以免為后期維護運營時產生麻煩。建議多創新,開放共享,多方合作,先期試點,在示范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汲取經驗及可復制之處,同時與城市的規劃相配合,適時而動,逐步推進。
3.設置智慧燈桿要立足功能照明
來源:阿拉丁商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