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發展受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國內規模化制造業的增長速度已經和同期相比出現了較大的下滑。此前,國內的制造業經濟是一種依托大量人力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目前受各種因素影響,各工業及電子產品等行業的的制造商已經開始引入更多的自動化生產線來替代人力進行生產。
在互聯網絡的侵襲下,工業以太網的應用在生產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我們在自動化的生產中引入網絡化的概念從而達到一個集合程度頗高的自動化生產模式。但是現在這種模式又迎來一個新的改變,那就是物聯網的應用。
物聯網作為我國在國家層面大力技持的新一代互聯網絡,在公共生活及各行業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通過物聯網使工廠的各類設備都達到一個物物相聯的目的,從而使工廠形成一個大的網絡結構。而這也是工廠智慧化的一部份。在自動化與信息化結合發展到今天,早已有相關機構或人士提出智慧工廠的概念。
智慧工廠是現代工廠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清楚掌握產銷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人工的干預、即時正確地采集生產線數據,以及合理的生產計畫編排與生產進度。并加上綠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于一體,構建一個高效節能的、綠色環保的、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目前,先進的制造設備離開了信息的輸入就無法運轉,柔性制造系統(fms)一旦被切斷信息來源就會立刻停止工作。專家認為,制造系統正在由原先的能量驅動型轉變為信息驅動型,這就要求制造系統不但要具備柔性,而且還要表現出智能,否則是難以處理如此大量而復雜的信息工作量的。其次,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競爭的復雜環境,也要求制造系統表現出更高的靈活、敏捷和智能。因此,智能制造越來越受到高度的重視。縱覽全球,雖然總體而言智能制造尚處于概念和實驗階段,但各國政府均將此列入國家發展計劃,大力推動實施。
而智慧工廠則是將現有的生產基礎設施實現高度的信息互聯,讓制造過程數據具備實時性,利用存儲的數據從事數據挖掘分析,從而可以改善和優化制造工藝過程。可以說,智慧工廠尚屬于起步階段,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間,而機械裝備與信息系統的融合是當前智慧工廠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智慧制造是信息化與工業化高度融合的產物,而近年來,無論是信息技術領域還是工業領域,都迎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在信息技術領域,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社交網絡等等改變了信息化的傳統思維模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更加廣闊的空間,也迎合了各產業發展的更多需求。在工業領域,從過去的工業機器人,到現在提出的智慧工廠,自動化技術融入更多的信息技術,大大提升了智能化水平,而3d打印技術的出現以及風行,更是帶來了制造業的新一輪革命。
在信息時代,我們的工業發展將更多進入到信息時代,通過自動化的控制技術,來引領新的制造業時代。
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雙重變革,將智慧制造推向了發展的新階段。然而,技術的變革最終還是要轉化為生產力的提升,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一方面要靠市場的培養,另一方面則是要對新的技術有清楚和明確的認識,避免盲目的應用。
在信息技術領域,面向制造業產業,眾多it服務提供商都推出了自身關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社交網絡的整體解決方案,成功案例也在逐漸增多,然而大型且全面的成功過案例仍然鮮見。作為傳統產業,制造業企業在面對新技術時往往較為謹慎,就好比早期的erp系統,雖然明白erp系統將為企業帶來降本增效等諸多裨益,然而巨額的投入、較高的風險以及失敗的案例仍讓領導層難以決斷,然而及早實施的企業則走在了行業的最前沿。
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能幫助制造業企業更好的了解市場需求,云服務能節約it成本。智慧制造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生產制造流程,更好的與erp的對接和設備之間即時通訊,更好的確保物料正確,減少品質檢測人員和時間,實時監控,提高轉產效率,從而降低人工,增加生產效率,真正做到減員增效。
在工業領域,工業機器人作為先進制造業的支撐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的新興產業,將對未來生產和社會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汽車行業、電子電器行業、工程機械行業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在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避免了大量的工傷事故。然而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稍晚,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應用數量仍然偏少,很多核心技術尚未掌握,這些瓶頸都需盡快突破。
來源:模具聯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