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11月份ppi同比下降1.4%,同比略有收窄,環比持平。受訪專家表示,隨著經濟回暖,預計未來ppi降幅會繼續收窄。但同時,對當前實體經濟形勢仍不能過度樂觀,尤其是ppi與cpi背離的現象更為值得關注和警惕。
數據顯示,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4%,環比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5%,環比持平。前11個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1%。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數據時表示,11月份,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降幅略有收窄。從環比數據看,ppi中的生產資料價格環比基本保持穩定,食品、衣著等生活資料價格環比穩中有升。分行業產品價格環比變動與10月份基本相同,在30個主要工業行業中,逾三分之二工業行業產品的出廠價格環比穩中略升,近三分之一工業行業產品的出廠價格環比略有下降。從同比數據看,1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為1.4%,購進價格同比降幅為1.5%,均比10月份縮小0.1個百分點。
同時,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也指出,ppi數據反映出了去產能化還在進行中。她表示,ppi下滑幅度有所趨緩,“底部”已經過去。
而這種趨勢與目前經濟發展的態勢也是相吻合的,也就是處于一個調整的階段。記者統計發現,11月份ppi環比已經是持續第四個月走出通縮陰霾,與pmi數據相一致。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環比持平。pmi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2.5%,連續5個月位于臨界線上方,暗示工業品價格企穩,經濟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數據有了小幅好轉,但對目前的實體經濟形勢仍不能盲目樂觀。“ppi與之前預測的一致,大類工業品漲跌互現,總體與上月相比無明顯改觀,顯示企業仍然困難。”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達了其不同的看法,“基于以上情況,建議市場利率應回落到合理水平,支持經濟平穩調整。”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也持相似觀點,cpi和ppi數據正負背離的走勢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時間,這反映了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和工業制造業面臨的壓力。與以往相比,cpi此輪上漲,如果是工業生產恢復比較良好的話,ppi上漲的勢頭會很強,但目前cpi和ppi正負背離走勢恰恰反映了我們去產能化的艱難。整體來說,中國面臨全面產能過剩,這是結構性的,無論是傳統的產業還是高耗能的產業都是如此。最近多部委出臺規定整治產能過剩,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去產能化,包括治理產能過剩會成為今后一段時間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近年來,產能過剩的問題日漸突出。不僅是傳統行業,而且不少新能源和新材料行業也開始釋放產能過剩信號,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一個“毒瘤”。“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盡管可能會對我們的投資有所影響。”張茉楠如是說。
對于后期走勢,業內專家普遍認為,ppi降幅有望進一步縮窄,但數據也不會太樂觀。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給記者的報告顯示,受短期內全球有效需求難以明顯改善的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處于低位,外部輸入型通脹風險減小。同時鑒于當前國內包括采掘、加工冶煉等工業品行業仍處于去產能化的收縮階段,且上半年ppi同比負增長的幅度較大,因此綜合預計全年ppi同比約為-1.9%左右,國內工業層面仍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通縮”壓力。
來源:金融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