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不久的2021是特殊的一年,無數企業在這一年中倍受煎熬,大多在搖搖欲墜的邊緣中掙扎,不知你的企業是否安好?
俗話說:“大難之后必有大福”。好在2022局勢總算有所明朗,即便是全球經濟處于低迷期,我們仍能保持唯一的正向經濟增長,這實屬不易。說明我們國內的市場經濟增長潛力巨大,對于未來的市場開拓也是一大利好消息。
但有一個現實仍不可忽視,那就是,隨時要面對各路競爭對手的圍堵。
而今中小企業所遇到的現實情況,一方面是源于自身資源資金的不足。另一方面更為頭疼的,也是更迫切需要的,那就是在拓展市場時所缺乏的差異化營銷策略做支撐。
基于多種因素交織,所以,后面才導致形成了一種對自身(企業)極為不利的局面:
市場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特別是對于處在如今激烈的同質化競爭的大環境中,要是單靠產品、靠流量、靠促銷,最終將讓自身(企業)一步步處于‘危險’的境地中。
因為,你的這些做法(動作)看似是為了生存或所謂的發展,但都沒有解決獲客的本質問題。即沒有通過以積累品牌資產的方式來提升溢價,更沒有在顧客頭腦(心智)中搶占到對自身品牌最為有利的位置,當然到最后就是被精明的顧客和殘酷的市場競爭給淘汰出局。
如今的市場格局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特別是以年輕消費者為核心(主體)的新消費時代,一個企業光靠代工生產產品和講什么先進的工藝、設備,最多只能賺點辛苦錢,但要是某一天想給你的產品漲個價,對不起,消費者就不會接受你了,反而還會對你大為惱火。
因為,你的價格與價值在他/她們的心目中是不相匹配的。這源于你的品牌,沒有呈現(輸出)明顯區隔于競品的‘差異價值’給到用戶。
即使你的產品(技術、質量)在行業內處于突出位置,但要是沒在用戶大腦里形成‘差異化、獨特性’的價值坐標,用戶就不會為你支付超出產品本身的價錢。
傳統的市場營銷方式,多以4P為前提來制定營銷方案。但如今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競爭時代,且消費群體和購買途徑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如果還是用舊方法做新市場,最終就是做了太多營銷廢動作,其結局就是,既傷財(浪費資金資源),又誤事(耽誤發展時機)。
從一個企業用傳統方法做市場的角度和邏輯上去理解,不就是先有產品,再來定價,然后找渠道鋪貨,再搞搞促銷吸引顧客,最終把東西賣出去獲取利潤嗎?
的確,4P的營銷邏輯是對的,看似確實沒什么問題,其也是在以產品為主的消費市場(時代)非常盛行的營銷方法(很多企業在制定市場營銷方案或眾多咨詢機構/市場人員都將其奉為寶典)。
但如今可不是光有產品就能贏得顧客的時代了。你隨便到市場轉轉,或打開手機看看,隨時都能看到、找到相似的產品,相同的功能,更低的價格......
要是如今還按4P的營銷邏輯做市場,最終就又回到了傳統市場:先生產產品,然后定價,接著找渠道,再來做促銷。
這樣做的話,將會給你帶來三個結果:
1.效率上不來;
2.經營成本會大大上升;
3.不能形成有效的品牌累積資產;
為何?
因為,如今是高度的同質化競爭時代,消費者不愁沒得選,只愁太難選。
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和同類產品的不斷猛增,使得用戶的大腦快被占滿了(用戶大腦存儲容量有限)。而相似的產品,在沒有明顯區隔的情況下,消費者根本無法快速做出購買決策,最終就是讓用戶的選擇與購買成本加大了,而企業的獲客(轉化)效率又提不上去。
在這兩頭都不怎么討好的形勢下,唯有尋求另一種更為有利的策略去做突圍才行,否則將難以讓自身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先獲得顧客選擇。
一個品牌(特別是新品牌),要想在如今激烈的大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之地,企業的一把手得加大在品牌打造方面的投入,并及時制定差異化的戰略做運營統領才行,要不然很容易被你的競爭對手給擠出市場。
如何做突圍,或許我們可從“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的‘五力模型’中獲得一些啟發。這樣一來,將更有利于我們從中找到,更優于4P營銷和更適宜于如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的突圍方法。
邁克爾教授的五力模型相對于4P,它更有戰略性,也更能指導企業為制定營銷方案提供有針對性的價值和意義,而不僅僅局限于產品和渠道。
市場競爭總是在不斷的進化,而我們(企業)在做市場的時候,還是過多的沉浸于早前的各種方法論和摘人家咬過的果子,反而忽視了另一個關鍵的競爭主戰場——用戶大腦。
從營銷服務過的眾多戰略營銷項目看,95%以上的企業都是圍繞在現有的產品中(內部思維),然后讓市場部專業或不專業的人員借鑒4P方法,接著照葫蘆畫瓢整一個看似非常完美的“策劃方案”出來。
可到最后真正要做市場時,才發現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究其原因,關鍵在于自身(企業)沒有搞清楚營銷的核心本質(先于競爭對手占得有利位置,并有盈利的獲得顧客增長)。以為只要按原來成熟的,或別人用過了的營銷方法,對著自己的產品也整一個方案就OK了。
殊不知,這是一種顧頭不顧尾的無用功。
因為,做策劃方案,它不是照葫蘆畫瓢。別人的方案并不適用于自身品牌(企業),更不利于你采用相似的方法去做市場。
什么是更適合于同質大競爭時代的營銷方法/策略呢?
這個雖然沒有標準的答案(范式),但對于處在激烈的同質競爭環境下,一個品牌要在市場和消費者心目中獲得有利位置,其中一個是可以確立的,那就是基于競爭和用戶大腦(心智)打造差異化的品牌定位。
因為,如今是產品極度過剩,用戶需求也呈現極度飽和的狀態下。當同質化品牌(產品)越來越多的時候,用戶的選擇難度就會加大,其選擇(購買)成本也會跟著大幅上升。
而差異化定位的核心作用,在于解決了如何在用戶大腦里,讓你的品牌先于競品找到自身存在的理由。
要是這個不先解決,無論你的產品有多好,生產設備有多先進,最終都將被用戶(大腦)給拒之門外。
關鍵原因,在于你的品牌缺失了差異化定位的牽引,所以差異價值和競爭區隔就會變得非常模糊。因為用戶最終想要的是差異價值,而不是你給的那些消費者都不太感興趣的產品屬性,以及其他聽起來非常漂亮的說詞。
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何要先做差異化品牌定位戰略?它有何實際作用?
這是多年來的實戰經驗,其也是我們在實際戰略營銷項目中一直以來所采取的有效方法。它對指導企業如何制定市場營銷(突圍)方案,起到了非常明顯且具有戰略牽引的作用。
營銷在實施戰略營銷項目時,一直施行的落地方針(鐵律)就是:不確立差異化定位戰略,一律不開工,沒有定位戰略的牽引,后面都等于0。
在我們還沒有確立頂層差異化戰略時,后面的所有事項一律不能倒過來做,否則寧愿多花十倍的時間和資源,也要先把這個做扎實、做穩妥才能流到下一個進度表中。
有了產品,并不等于就有屬于你的市場了。特別是對于處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一個品牌要想順利切入市場、搶占市場,關鍵還得從打造差異化的品牌定位戰略上,且需要擁有非常專業和具備實戰能力的定位營銷策略做支撐才行。
因為,你的品牌頂層戰略清晰了以后,接著后面的品類規劃、爆品打造、專業品牌構建和轉化率提升都將形成一盤活棋(一套可落地執行的方案),而不再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雖然競爭無處不在,可喜的是,2021將是國內市場經濟逆勢增長(預計中國經濟增長8.1%)的大好之年。
到時,及時確立自身品牌差異化定位,然后集中關鍵優勢并順勢搶占市場和用戶心智的品牌,其市場回報率和增長速度將會獲得大幅上漲。
重點是,要具備先于競爭對手打造出差異化品牌定位戰略和品類開創的策略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