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爆發 技術落地元年ai離我們有多近了?
2018-09-19 13:11來源:
原標題:人工智能大爆發 技術落地元年ai離我們有多近了?
互聯網+推進產業變革 人工智能應用落地集中爆發
搜狐科技/馬文玥
李彥宏說,“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與 ai 無關”,馬云說,“企業不圍繞智能轉型將會被淘汰”,馬化騰說,“未來人工智能創造的產品將會達到幾千億的量級“......
這是來自9月17日bat掌門人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的發言,也印證了業界很多人的共識——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將會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從2016的“人工智能元年”到2018的“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元年”,經過這幾年技術及產業化浪潮的席卷,逐漸可以感受到,人工智能已經從一個新興科技話題上升為宏觀戰略布局——連續兩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場景化應用遍地開花、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鑰匙”,人工智能技術究竟離我們的生活有多近?在上海舉辦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共設計了ai+交通、金融、零售、健康、智造、教育、服務等七大主題,這也是目前人工之智能主要應用的細分垂直領域。
透過這些產業窗口看人工智能,我們對這一技術的印象也會更為清晰。
ai+交通
“ai+交通”主要實現的目標通俗來說是聰明的車+智能的路,車路協同,提高通行效率。
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最值得期待的變化是“聰明的車”,即“自動駕駛”的應用進展。
今年七月,百度率先邁出國內高度自動化“無人駕駛”的第一步——l4級無人車“阿波龍”量產下線,并投入工業園區、住宅小區等封閉園區使用。雖然目前l5級技術已經實現,但達到“技術成熟”走向“商用之路”還需要時間的考驗以及制度的推進。
從消費端來講,目前“無人駕駛”主要依靠l2級部分自動化輔助駕駛來實現普及。包括特斯拉的自動變道和自動超車,以及最近頻頻亮相本田等車商廣告的自動泊車技術。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安全員在“駕駛”無人巴士)
相比較而言,“智能的路”技術發展相對滯后——今年9月6日,阿里巴巴公布車路協同感知基站;9月14日,百度宣布年底開源apollo 車路協同方案。
這意味著,未來,通過車輛傳感器、道路攝像頭等幫助,就能實現人與車、車與車、車與路之間的信息聯通,相當于配備了一個開了“天眼”的交警,再將這些信息反饋給車輛以及紅綠燈,能夠改善道路擁堵、保障行車安全。
ai+金融
如果說“互聯網+金融”影響更多是“渠道革命”,那么“ai+金融”的影響則一是產品,二是風控。讓產品更加智慧,讓風控更加安全。
金融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起步早,在數據積累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金融業務很多都是基于大數據展開的,大量繁瑣的數據處理工作,需要自動化和智能化來解放人力。
基于此,前端服務客戶,人工智能可以作為“虛擬客服”的角色,實現批量個性化的精準金融產品推薦;在中臺,也可以利用數據分析,支持授信、各類金融交易和金融分析中的決策,弱化決策風險。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智能金融風控系統)
另外,人工智能中包含的生物識別系統(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最先讓我們感受到大范圍覆蓋金融交易、保障交易安全——包括農行、建行、招行的“刷臉取錢”以及支付寶、部分基金、股票交易平臺的“刷臉操作”等。
ai+零售
“ai+零售”是以數據為驅動,通過新科技發展和用戶體驗的升級,來改造零售業形態。
對消費者而言,購物是ai落地最廣泛、應用最成熟的場景之一。淘寶等購物網站的“猜你喜歡”,利用數據分析做到精準推銷,網站首頁千人千面;自助掃碼、指紋支付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必要操作選項。現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落地“24h無人便利店”、“送貨到家的無人零售車/餐車”,開啟更便捷、多元的零售方式。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自動“烹飪”熟食的零售設備)
對企業和商家而言,ai+零售可以提高供應和管理水平。一方面,利用精準的大數據基礎,能夠對重大的促銷主題做出影響,并對商品價格、分類進行優化;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視覺、傳感器融合、深度學習、生物識別等前沿技術的綜合應用,“無人”模式將成為趨勢——配貨自動化、購物自主化,可以大大減少人力成本以及節約時間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ai+教育
十年前,教育進入“多媒體化”,由“黑板粉筆”變成“ppt”,讓“做作業”變成“做游戲”。現在,教育”智能化”,語音識別,自然語音理解,ar/vr都被搬上了課堂。
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ai賦能教育行業并不陌生,尤其是英語教育。與ai英語老師一起學習精準發音?利用ai批改英語作文?這樣的新型學習模式已經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目前,教育行業種子輪、天使輪、a輪的初創企業扎堆,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ai”撐腰,不斷拓展在智能批改、智能陪練、語音測評、智能圖書館、咨詢管理等應用的新場景,做到真正的“寓教于樂”、“因材施教”,一來提高“效率”、二來改變“效果”。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乒乓球陪練機器人)
ai在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減輕教師壓力的同時,也會對一些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教師缺乏的農村、偏遠地區形成有益補充,緩解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狀。
ai+服務
它是掃地機器人,是siri和微軟小冰,是能用手機遠程操縱家中電器開關的智能管家,是酒店和醫院大廳的問詢機器人。“ai+服務”就是幫助人類達成一些目標、帶來更好的生活狀態,體現“人機交互、在你身邊”。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受關注的服務機器人)
事實上,人工智能可以提供的服務,展現的決策能力要比“助手”角色更為復雜、也更為強大。例如bat等科技巨頭紛紛布局的智慧城市、政務云等項目。
一方面政府部門與人工智能企業合作,開發機器深度學習系統,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智能咨詢、智能引導、智能遞送、智能預審等服務。另一方面,基于數學統計、算法等方向,為政府提供道路建設、城市規劃、人口政策、產業經濟等宏觀決策提供參考。
ai+健康
今年上半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陸續在北京、上海,廣東、河南、甘肅等各大省份順利完成了自己在腫瘤切除、軟組織微創、脊椎手術的首秀,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成果落地應用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得益于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的應用,ai在醫學檢驗和診斷將變得更為高效、準確;配備專家系統和自動規劃的手術機械臂,在醫生的操作下,能夠將輕微、不必要的人體顫抖過濾,并且能夠上下、左右、540°轉圈等高精度運動,大大超越了人手的極限。
讓醫生擁有“三頭六臂”、“火眼金睛”、“第二大腦”將是可以想見的未來發展趨勢。不過就目前深度學習能力而言,“ai+健康”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以輔助診斷、智能分診等功能為主,尚不能取代醫生作出診療決策。同時,醫療數據的深度開發利用、醫療數據分析成果轉化等都有待探索。
隨著ai作為一個重要的工具被應用于醫療領域,它將不僅應用于提升診療水平,還有醫療運行效率,包括智能康復設備、云端問診、以及自助購藥。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左邊問診右邊取藥的“一分鐘診所”)
ai+智造
機械臂、自動車和流水線背后,是精密復雜的智能制造系統設計。不止步于“無人車間”,智能制造正在延伸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實現生產全程智能化。
通過智能控制讓人和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實現有效交流,進化為協同有效的產業鏈整合;通過圖像識別發現產品缺陷,再追溯到相應生產環節進行優化,完善質檢環節。
“ai+智造”在提高工業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解放了大量勞動力,辛苦的一線工人從此坐在電腦前,遠程監控實現“白領化”操作。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