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核集團在15日舉行的新聞通報會上表示,由該企業和另一家中國大型核電企業中核集團合作研發的“華龍一號”已經完成了初步設計。這標志著中國核電產業首次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方案。
中廣核新聞發言人胡光耀說,“華龍一號”的推出,不僅表明中國核電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也標志著中國核電產業經歷多年積累之后,正式步入研發成果的“密集收獲期”。
除“華龍一號”外,其余較為突出的核電技術成果還包括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產品平臺、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全范圍模擬機、核反應堆專用機器人等,這些成果都已經陸續投入應用。
其中,中國自主研發的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產品平臺全面適用于三代壓水堆及四代高溫氣冷堆等先進核電機組,打破了美、日、法等傳統核電強國在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并將首次運用于廣東陽江5、6號機組建設。
中廣核核電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夏林泉說,從2013年開始,中國核電產業批量化建設工作已經從全面鋪開階段轉入收獲階段,全年完成了“兩臺商運、兩臺并網、三臺冷試”的建設任務,截至當年年底,這家企業以核電為主體的在運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743萬千瓦,同比增長36.5%。
“這不僅刷新了中國國內的核電建設新紀錄,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夏林泉說。
胡光耀說,截至目前,中廣核已經和羅馬尼亞簽署了合作開發核電機組的意向書,與法國企業就合作投資英國核能項目簽署了戰略協議。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也在去年對華訪問行程中明確表示“歡迎中國核電企業的投資”。
“這表明中國核電企業的建設和運營實力逐漸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和關注,也為我們后續加快開拓國際核電市場奠定了扎實基礎。”胡光耀說。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