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第十三屆亞洲太陽能創新合作論壇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拉開帷幕。近100位國內外專家、企業家及1000名業內精英相聚一堂,共同探討當前光伏行業面臨的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勇剛作創新驅動發展路線探討。
他認為,未來新能源行業發展轉型重點在五個方面:第一,能源結構的轉型;第二,能源生產關系的變革;第三,能源技術創新;第四,互聯網+戰略;第五,能源市場的改革。針對未來發展戰略,構建“產業生態”將成為特變電工未來的主戰略。
本次會議由一起光伏app進行直播,演講人發言實錄如下:
【邵勇剛】: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周秘書長,今天能夠提供這么一個平臺,讓大家在這兒分享和交流。同時也代表特變電工新能源,感謝行業同仁這么多年對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給予的關心與支持。
今天我是想把特變電工在新能源產業未來發展的創新驅動上面,我們自己的一些思考以及行動跟與會的嘉賓做一個簡要的匯報,也希望大家能夠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
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張圖,這個也是國家提出來的能源行業未來發展轉型的路線。我們也認為在未來新能源行業發展轉型重點在五個方面,第一個能源結構的轉型,第二能源生產關系的變革,第三能源技術創新,第四互聯網+戰略,第五能源市場的改革。基于這五個方面,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一組數據,這組數據也是8月份在北京的可再生能源學術年會上一位國網的同事分享到2018年7月的,在國網區域范圍內新能源的一些數據。第一個關于新增的裝機量截止到2018年的7月,總共是3520萬千瓦,占到了新增總裝機的72%,其中風電占了813萬千瓦,同比增加了11.5%,光伏新增了2707萬千瓦,同比增加了41.9%。累計裝機截止到7月末,已經達到了2.79億千瓦,同比增長25%,其中新能源占比達到了19.6%。第三關于電源結構,其中在青海,包括甘肅兩個省份新能源的裝機占比已經排在了電源結構的第一,其中青海達到了43%,甘肅是41%。在19個省區新能源結構占比達到了第二大電源。第四個關于發電量,截止到7月末,新能源的發電量達到了2562g千瓦時,同比增長了729g千瓦時,同比增長39.7%,新能源的電量占到總電量的比例達到8.4%,增長1.94個百分點。第五個數據,棄風率降低6.1個百分點,其中棄光主要集中在西北的甘肅和新疆,新疆棄電在93.1億。這是在國網經營區內截止到7月的數據。
說這些數據想說明什么呢?雖然我們看到“531”新政之后,對整個新能源的產業,尤其是光伏產業的發展還是帶來了非常多的困難。但從數據也可以看出,無論在能源結構的轉變,技術的創新,市場的改變方面,未來新能源業務的發展一定是一個大趨勢。而在這個發展的大趨勢中,我們也認為未來互聯網+的內容是一個重中之重,在互聯網+方面,重點體現在綠色、智慧、高效這幾個方面。
這張圖是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在實踐未來互聯網生態能源系統發展的路線圖。第一階段應該是從特變電工新能源2000年成立到2006年,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以光伏系統的建設為主要內容。第二階段從2007年到2015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是大量承接建設光伏風電的epc電站,包括后端的開發、投資業務。從2016年開始,我們重點圍繞著能源互聯網打造整個綠色智慧能源服務商。
在特變電工未來能源互聯網的戰略規劃發展中,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實施。第一以能源互聯網理念為核心,規劃產業生態體系。第二,發展數字化服務平臺,構建能源互聯網平臺生態系統的入口。第三,優勢業務的數字化轉型,為產業生態的建立提供基礎的生態內容。第四,與生態的參與者,這中間包括上游的各種設備、材料的供應商,還有前端的客戶,共同去發掘新的生態內容和價值空間,促進能源互聯網產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特變電工新能源也將始終秉承著綠色、開放、創新可持續的理念,全面構建面向用戶、電站的產業生態系統。
特變電工認為在未來能源互聯網的產業生態系統中,主要包括了六個方面,包括六大功能模塊,能效管理、智慧電站、智能設備、行業云、綠色金融、能源交流。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對用電系統,包括生態系統,能源的企業,電力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和支持。
這張圖是特變電工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包括人工智能這樣一些先進的技術整合提供新能源云,能源管理云、能源交易云的生態入口,最終實現底層的業務,包括發輸配用里面系統有機整合,最終提供云端的服務。
這個圖就是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在新能源云平臺的架構,我們也是借助這些先進的技術,把分散在多地的光伏電站,包括分布式光伏,分散式的風電通過技術整合起來,最終在集團層、區域管理中心,包括電站級三個層級為用戶提供整個智能化電站的運行和維護,這也是目前國內的不管是大型的環保電站還是分布式電站,都已經接到了各種各樣的云平臺中進行智能化的運維和服務。
這個是特變電工新能源打造的基于新能源云平臺基礎上的能源管理平臺。這個主要的區別是什么呢?我們在云平臺的基礎上整合了儲能設備、用電設備、配電設施,整個的控制管理。這中間主要是在運行監控和優化控制方面做了比較多的工作,也是希望通過能源的管理云平臺向用戶提供綜合能源的服務管理。綜合能源服務,除了我們現在所說的電之外,還包括了冷、熱、氣等多種能源。
這是特變電工正在打造的一個能源交易云平臺。也是希望將發電企業,包括用電側的用戶,通過這樣平臺能夠實現有機的互聯,最終通過我們對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深度學習,為發電側的企業,包括用電側的用戶提供高效的能源用能和提升效率。
這是整個特變電工新能源產業圍繞能源互聯網的生態系統中,圍繞著能效管理,還有智能電站等等方面提供新能源電站的關鍵設備、系統集成服務,包括運維系統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的具體內容。
在這兒再跟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我們打造整個互聯網能源生態系統中在輸電環節非常關鍵的一項技術,柔性直流換流閥。這項技術提供了2017年國家產品的技術鑒定。在這兩天,我們這項技術成功中標了中國第四大的水電站多端柔性直流輸出系統解決方案。第一解決直流故障自動清除與系統自啟動,第二實現了降直流電壓的運行,第三實現了閥阻再現的投饋。
這是特變電工在微電網綜合解決方案可以提供的規劃設計,包括相關的關鍵設備,例如儲能變流器以及微電網的運營管理。
以上就是我對特變電工在能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的一些思考和行動的簡要匯報,也請各位與會的嘉賓能夠提出批評與指正,謝謝大家。
來源:北極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