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已經成為當今社會討論的焦點,在工業領域,機器人開始大量代替人力勞動,推動了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模式的轉變。隨著市場、資本和政策的推動,機器人從工業到民用不斷擴展,使得人們可以完成許多過去不能完成的任務,并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以及保障了人類的安全。
針對不同的應用環境,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除了工業機器人,還有各種服務機器人,如水下機器人、家用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清洗機器人等,機器人融合了電子電氣、機械傳動和軟件控制等多項技術,并不斷推進與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未來機器人可能會擁有比人類更多強大能力。不過,現階段機器人的技術還需要突破。
新材料讓機器人自我修復
最近,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自我修復材料,可以在極端的機械損傷下自行修復。這可能會引發機器人領域一場巨大的變革,通過自我修復的新材料可以創造出新一代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變得更智能、更強大。除了機器人,這種這種軟物質復合材料還可以用于可穿戴設備、人機交互等,其應用相當廣泛。
這種新材料液態金屬液制成,可以懸浮在柔軟的彈性結構體中,一旦遇到外力發生損壞時,這些金屬液滴會破裂并與相鄰的液滴連接,并再次組成連接保持電信號的傳輸。即使材料被切割、刺破或部分移除,其電路仍可以完美地運行。由于材料在拉伸時可以繼續顯示出較高的導電性,研究專家認為它將是電力和數據傳輸的理想選擇。
建造更符合人體和自然環境的機器,就必須從新型材料開始,只要突破了材料結構組各的局限,人們就可以設計出各種形態的機器人產品,使得機器人和人類更多兼容,這些新材料的突破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可能會為人類帶來更大的利益。不過,近年來,一些專家提出了反對的聲音,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將給人類帶來威脅。
人工智能威脅將走進現實
傳統的機器人只是按人類設計的程序執行任務,而加入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將擁有自主決策的能力,也就是智能機器人可以根據環境變化來調整自己的下一步計劃,會做出人類預計之外的動作。人工智能在提升機器人能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威脅,因為智能機器人可能不再受人類控制。
特斯拉和spacex創始人伊隆馬斯克曾經一再呼吁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監管,認為人工智能比核彈頭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危險得多,他擔心研究者經常會忽視技術超越人類能力的觀念。人工智能的能力遠遠超過幾乎所有人,并且其進化的速度是指數級,會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
不僅是機器人,還有研究機器和人結合的半機器人,通過ai賦予人類大腦數字計算能力。那么未來可能會出現幾個角色是機器人、半機器人和人,生物智能和機器智能結合,可能使得人的地位下降,因為他們可能比不上機器人和半機器人。
技術的突破帶來了許多改變,過去的機器損壞需要人類去幫助修復,現在機器人可以使用自我修復材料,這將比人類更聰明,甚至可以說是堅不可摧。那么,機器人超越人類只是時間問題,未來我們如何處理人與機器的關系,如何確保一個更強大的角色甘愿當人類的工具?這將是一個很大的話題。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