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資陽8月3日訊(記者 楊顏銘)7月31日晚上,在資陽市雁江區城郊64歲老人劉漢明家里,突然亮起的白熾燈讓老人家里瞬間明亮起來,電風扇也終于可以派上用場了。“終于有電了!”老人的話音里帶著激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對于廣大市民來說,用電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可在老人劉漢明眼里,電對他們老兩口來說卻是“稀缺品”。不過這下好了,通電了,燈亮了,終于徹底告別兩年半的“無電歷史”。
燈亮了心才透亮,而這一亮,如此與眾不同。老人家里“重見光明”還得益于資陽電力“紅細胞”志愿者的主動幫扶。
紅細胞志愿者認真安裝線路
艱難!老人摸黑度日兩年半 苦不堪言
2015年12月,資陽市雁江區汽車總站旁一工地開始施工,劉漢明和老伴就來到了這里看守工地,住進了活動板房,這一住就是兩年半。因為種種原因,2016年春節后,該工地就停工了,老板斷電后,兩位老人就一直過著沒有電的“原始生活”,苦不堪言。
白天,老兩口將盛滿水的桶放在太陽下,到了晚上就用這“燒熱”的水洗澡;傍晚,趁著天色還沒暗,抓緊時間把晚飯吃了;夜晚,幸好房邊有一盞路燈,借著微弱光芒把治病的藥吃了,之后看著窗外昏黃的燈光,忍受著夏日酷暑的天氣艱難入睡......
“照明靠路燈,熱水靠太陽”,這是老兩口的真實寫照。很難想象,在如今電力充足、電網發達的時代,他們還在忍受著這樣的“黑暗日子”。老兩口本以為這“原始生活”還得繼續,誰知今年七月底轉機來了。
“我是在我朋友那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實在太艱辛了。”與朋友一次閑聊中,資陽供電公司“紅細胞”志愿者蔣小康意外得知劉漢明老人兩年半的無電生活,讓他十分不忍。“大夏天的沒有電完全不能過啊,連風扇也不能用,老人歲數也大了,太不容易了。”
身為一名“紅細胞”志愿者,蔣小康沒有絲毫猶豫,便通過各種渠道開始著手為老人解決這一難題。
蔣小康和老人
轉機!電力“紅細胞”幫扶上門 免費通電
“前前后后一共去了三次老人所住的工地板房。”蔣小康告訴記者,了解老人情況后,他第一次上門便去尋找電源點。在同事協助下,得知老人所住的工地附近正是資陽供電公司下屬的資陽資源電力集團物流中心,蔣小康便想著從資源集團物流中心搭接一根電線到老人所住的工地板房。
老兩口在工地上看守,雖然每月領著2000元工資,可是卻患有糖尿病、前列腺炎、肝腫大等病癥,每月藥費就得消費一千多,生活比較艱難。念著老人生活不易,蔣小康心想如果能為他們免費安裝使用那更是幫了一個大忙,于是便將老人情況向公司匯報,很快得到公司同意后,蔣小康再次上門進行現場勘查 ,準備著安裝材料,“需要用200多米電纜 ,從圍墻繞過來接通線路。”如果讓老人自掏腰包支付各種材料費用,對他們而言,無疑又是一筆“巨款”。
幾天后,7月31日下午,蔣小康第三次上門,和另外一名“紅細胞”志愿者備著材料前往老人所住工地,商量設計好方案后開始安裝線路。老兩口見有好心人主動幫忙,感恩萬分,只求接通一個電燈即可,但志愿者們千方百計為老人家考慮,還是把工地板房內所有線路都接通,讓他們生活更便捷。
規劃線路、清除障礙、架好竹梯、開啟電鉆,安裝開關插座、漏電保護器,每一個細節都不疏忽,雖然是義務幫忙,但大家干活沒有絲毫馬虎,從下午六點一直忙到晚上九點多。
“你去試著開一開,看看燈能亮了嗎?”當線路安裝的最后一個步驟完成時,蔣小康笑著讓老人去按下開關。老人慢慢走到開關處,小心翼翼按了下去,“咣”,當屋里電燈亮起來那一刻,他喜極而泣,激動鼓掌,按捺不住的興奮,握著蔣小康的手不停道謝。
重見光明的小屋
光明!昔日黑暗小屋通透光亮 扶貧升溫
燈亮了,心才透亮,而這一亮,如此與眾不同。
飽償了黑暗的無奈,兩年半“暗無天日”的日子終于結束,兩位老人又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做飯生活,可以在寒冷的冬日洗上一個熱水澡,在酷暑的夏日享受到風扇帶來的清涼,在電力“紅細胞”的幫助下,將無電的辛酸永遠拋棄。
臨走前,蔣小康叮囑老人照顧好身體,并且告訴他以后還會再來看望,幫他添置電器,免費進行電力服務。
一直以來,資陽供電公司“紅細胞”志愿者都主動請纓,全力當好困難客戶的貼心“電管家”,他們常態化深入社區、鄉村,上門了解空巢、孤寡老人生活用電現狀及用電困難;向老人宣傳安全用電知識,講解日常安全用電注意事項及常用節電“小竅門,把脈老人用電安全,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義務為老人修理故障家用電器,方便老人生活。
來源:四川新聞網德陽頻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