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5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將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這是“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通俗來說,數字經濟就是一切與互聯網相關的經濟。在互聯網發展、跨界融合與科技創新成為時代趨勢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已然成為國家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推動產業創新、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在文化產業方面,以數字內容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顯示出了誘人前景和巨大潛力。
記者了解到,我國數字內容產業十多年來一直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目前,“泛娛樂”等中國特色的數字內容產業生態初步形成,我國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內容生產、發行與消費市場之一。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絡游戲用戶3.91億,網絡文化用戶2.97億,網絡視頻用戶5.04億,網絡音樂用戶5.01億。騰訊、萬達、阿里等企業不斷布局全球性內容生態,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與資本實力,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數字內容企業。與此同時,我國數字內容產品正逐漸得到國際文化市場的認可。
今年兩會期間,也有許多代表委員帶來了與數字內容相關的議案和提案。例如,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交的《關于充分發揮數字內容產業競爭力掌握全球文化產業主導權的建議》(《建議》)。
馬化騰認為,數字內容產業具有轉方式、調結構、促消費、擴就業的獨特作用,大力發展和壯大數字內容產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重要舉措?!俺浞职l揮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競爭力,推動數字內容產業成為國家支柱產業,對我國掌握全球文化產業主導權具有主要意義。”
不過,雖然我國數字內容產品在國際文化服務貿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但相關專家指出,與歐美等文化發達國家將發展數字內容產業作為重要戰略,進一步提升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話語權相比,我國在數字內容產業上的推動力度仍需加大,應給予其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市場培育。
可以以英國為參照。在英國,文化產業被稱作創意產業,其在1993年公布了《創造性的未來》的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目前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英國六個戰略經濟產業之一,并在世界上具有相當影響力。我國的《文化產業促進法》已經醞釀多年,但仍主要集中在產業層面,此次也有代表表示希望能夠統籌考慮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作用,綜合加大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更何況,數字內容產業當前正面臨著創新環境不佳、優質內容與優秀人才匱乏、國內外政策壓力等問題,制約了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
對此,馬化騰在其議案中建議,重新定位數字內容產業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加強翻譯與運營人才培養,為我國數字內容的創作、創新營造適度寬松的政策環境,同時加強海外市場培育與維權。特別是政府應利用外交外事等資源,引導與幫助優秀民族企業“走出去”。通過投資并購、版權合作、聯合運營等方式推廣我國優秀數字內容作品,并持續強化內容的衍生開發以及市場的開拓培育。
“我們可以借鑒英國等國的做法,由自己開發,也可以利用資本運作來進行,重新定位數字內容產業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數字內容產業廣泛輻射到電信、出版、通信、廣播電視、工業設計、玩具制造、軟件開發、計算機硬件生產等眾多行業,其產業鏈條長,既可以走向上游,形成ip,也可以走向下游,如院線等,既可以在國內推廣,也可以走向海外。數字文化產業已經遠遠超出傳統文化產業的邊界,數字內容產業競爭力也成為兼具國家軟、硬實力的重要體現。”馬化騰說。
令人振奮的是,前不久我國出臺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已將數字創意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此次“入選”政府工作報告,無疑是對包括數字文化產業在內的數字經濟發展前景的再次背書。今年網絡提速降費也邁出了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等措施,必將在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方面起到助推作用。(劉昕)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