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軟件授權模式的話題在業界引起了廣泛討論。在軟件上云的大勢所趨下,基于saas的subscription模式代表了未來軟件服務的發展趨勢,這一點業界已有共識。
關于saas服務模式的優越性,比較統一的觀點是:saas服務模式免除了最終用戶的服務器硬件、網絡安全設備和軟件升級維護的支出,客戶只需個人終端和聯網就可以在線獲得所需要軟件和服務;此外,saas軟件通常是按照客戶所租用的模塊來進行收費,因此用戶可以根據需求按需訂購軟件應用服務,軟件的部署、升級和維護則交給軟件提供商。
但從傳統軟件的永久許可過渡到subscription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其間還存在著許多演進的過程。
首先,對于一部分正在云化的軟件,其授權模式還未徹底saas化。譬如只是license安裝位置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桌面機服務器改到了云主機上,客戶仍然需要在本地使用授權碼激活軟件,到期后軟件停止使用。中國地區的情況則更為特殊,因為公有云落地的滯緩,很多subscription模式直接演變成了rental模式。
以cax為例,目前已公開發布的純云端cad產品只有onshape和fusion360,對于其他正在上云進程中的cax軟件,授權模式則各式各樣、不拘一格:
歐特克自從取消了軟件的永久許可,其軟件授權的期限分為1個月、3個月、一年和多年期;
西門子solidedge直接推出“按月租用”模式,按不同功能模塊提供免費試用到按月租用的授權;
solidworks的策略是即將推出兩款云cad產品,product designer數據在云端、運行在本機,仍需安裝客戶端;xdesign數據和運行均在云端,完全基于瀏覽器的模式。兩款產品的授權則根據客戶需求靈活提供。
另外,也有廠商在探索byol(bring your own license)模式,以滿足更大范圍的客戶需求。
目前的現狀是,出于各種考慮,絕大多數企業無法將本地部署的軟件投資部署到云端,僅能局限于采用iaas服務,或在paas層舍棄關鍵的數據庫功能。
byol給出了一種過渡的方案。
所謂byol,對于軟件提供商來說,它允許客戶購買云主機,將軟件授權文件用于云主機上,實現系統上云需求;對于云服務商來說,它允許用戶將已擁有本地部署的授權軟件許可證用于數據庫云。
目前,包括aws、oracle等都已提供byol部署方式,其優勢是使用云的費用更低于以往,相比大刀闊斧的上云,byol的方式可以讓企業業務得以平滑切換,使得企業的維護和運營成本進一步降低。
但byol實現的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云計算,充其量只是滿足一部分特定客戶的需求。對于isv來說,也并不是所有廠商都接受將軟件授權文件用于客戶購買的云主機這種形式。所以說,byol仍然只是傳統軟件授權邁向saas模式的一種過度。
總的來說,企業渴望遷移至云端,但由于必須在靈活性和低成本之間進行取舍,許多企業還無法下定決心;廠商在積極推動客戶上云,但還存在著諸多技術難點,譬如erp的云化就存在服務可彈性伸縮框架的實現、云化環境多租戶的訪問/數據安全、多用戶數據庫架構設計等問題。
來源:e-works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