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湘江河畔,株洲這座老工業城市正在新時代下煥發新的活力。
從一個縣轄小鎮,躍升為現代化工業城市;從一個夕陽中的老工業基地,轉變為新時代的動力之都,株洲的變遷,成為這個奮發有為新時代的一剪縮影。
當下,株洲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力促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落實湖南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大力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補齊發展短板、重塑產業新體系,為株洲實現工業經濟換擋加速、產業轉升級提供強大支撐,注入新能量,讓老火車頭再次鳴笛,逐進新時代。
因勢轉型砥礪前行
從當年以資源消耗為主的傳統發展路徑和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老東風”火車頭,到現在產業特色鮮明、發展動力強勁的“和諧號”動車組。株洲不斷迭代的是新舊動能,不變的是奮發有為的初心。
作為株洲告別粗加工式發展路徑,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招,株洲·中國動力谷產業體系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經過多年發展,為更好適應國家、湖南省發展戰略與株洲產業實際,并將此融合創新,株洲2017年主動推動中國動力谷產業體系轉變:由原來的“3+3+1”(即發展軌道交通、航空、汽車動力產業,大力培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動力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升級為“3+5+2”,其中“3”是指軌道交通、汽車、航空三大優勢產業,“5”是指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五大新興產業,“2”是指陶瓷、服飾兩大傳統產業。
如今,株洲為完善“3+5+2”產業發展規劃體系,再次提出結合現代農業和服務業發展規劃,形成以中國動力谷建設實施方案為統攬、10大重點產業規劃為核心、若干新興產業規劃為補充,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為支撐的“1+10+x”的現代產業規劃體系,并圍繞中長期規劃,提出工作計劃。
發展博弈精準落子
在發展的博弈中,株洲選擇狠抓產業項目建設、提高創新能力、優化產業園區等處落子,實現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產業項目建設,株洲2018年將重點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啟動商用車車橋及高速齒輪制造、株冶鋅基材料等項目建設;推進孚能新能源動力電池、高速道岔產業化及智能制造等項目建設;確保格斯特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生產及配套一期、中車時代電動汽車系統產業化等項目竣工投產。此外,株洲制定產業項目建設的總體目標是“55113”,即全面對接省5個100計劃,開展項目攻堅行動和與之配套的規劃引領、園區升級、設施配套、環境優化行動,圍繞產業發展重點實施五大類重點項目1000個以上,實現產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帶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邁上3000億元新臺階。
二是優化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是產業項目建設的重要載體,株洲將進一步優化園區產業布局,突出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引導和支持優勢產業鏈向縣市工業園區延伸,加快建設數據湖、信息港、華夏幸福云龍產業新城、醴陵電器產業園、攸縣長明新能源基地等一批產業發展平臺。
三是提高創新能力。株洲近年來培育和引進了以劉友梅等11名院士為首的國家級高端人才433人,擁有各類專業工程技術人員11萬人。全市技術創新平臺總數達245家,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達到33家,“院士專家工作站”9家。成功獲批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系統集成國家重點實驗室、機車和動車組牽引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頒布實施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2015-2020)》,全面實行科技人才、創新平臺、企業技術、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五張需求清單”,密集出臺“創新10條”、“科技創新券”等支持創新政策措施,實施“100項科技成果轉化工程”,營造勇于創新、實干創業的濃厚氛圍。
不落窠臼探索新道路
株洲探索旅游與工業結合,讓株洲工業因旅游而馳名,讓株洲旅游因工業而豐富,制定《株洲市工業旅游發展綱要(2018-2022》。
根據該綱要,未來,株洲將以“一園兩谷”為頭,以“五大旅游功能區”為體,以六條工業旅游精品線路為翼,通過政府推動、企業主動、部門聯動、社會互動,將株洲打造成國內外知名工業旅游目的地。在2022年基本形成“1211”總體布局結構,即“一園兩谷一帶一網”格局(株洲工業遺址公園、株洲·中國動力谷、醴陵·中國陶瓷谷、時尚服飾工業旅游示范帶、低空游覽網)。
株洲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通過“一園兩谷”的建設,將株洲建設成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城市;將株洲工業旅游打造成為湖南乃至全國(世界)工業旅游目的地,使株洲工業旅游成為湖南旅游新名片,新的核心吸引物。到2022年,實現全市年旅游接待人數保持不低于10%的增長速度,旅游收入年增幅領跑株洲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增幅。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