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保護主義抬頭……當前,世貿組織面臨諸多挑戰,多邊貿易體制仍是最佳應對之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向外界傳遞了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積極信號。作為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建設者,中國在多邊、區域、雙邊貿易談判當中都被寄予了更多期望,“中國方案”該如何在全球經貿治理中作出更大貢獻?
新議題備受關注
在日前由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舉辦的世界貿易組織工作產業通氣會上,商務部世貿司司長洪曉東強調,中國始終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堅定維護者和重要貢獻者。中國堅定捍衛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以規則為基礎的世貿組織基本原則,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所有談判領域各類對話磋商,為《貿易便利化協定》的達成、《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的結束和農產品出口補貼的全面取消等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此外,洪曉東表示,中國積極推動世貿組織與時俱進,就產業關注的議題展開討論,在投資便利化、電子商務、中小微企業等新議題討論上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實際上,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第11屆部長級會議上,世貿組織成員代表曾就上述新議題展開過激烈的討論和磋商,但因議題復雜,成員訴求差異較大,一些關鍵議題仍然懸而未決。盡管如此,這些新倡議對全球貿易體系至關重要,將在未來的貿易辯論中占據顯要位置。
商務部世貿司談判副專員胡盈之在通氣會上介紹了新議題的進展情況。他指出,過去十幾年,全球的投資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1996年~2016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從3500億美元增加至1.75萬億美元。而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資國和對外投資國,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都涉及投資的問題。
在貿易領域,現有的貨物貿易多邊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協定都是多邊性的,而在投資領域沒有具備約束力的多邊條約。投資者和從事投資制度建設的人都希望能有一套國際通行的規范,這需要各方面達成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在中國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實現了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即達成了《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這是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填補了國際投資領域規則空白,為全球投資規則進一步磋商打下基礎。
胡盈之表示,在此基礎上,在多邊貿易體制下推動投資便利化議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各國投資政策應該進一步增強透明度;二是各國的投資審批流程要進一步簡化和科學化;三是各國要推動投資便利化領域的合作,包括提高發展中成員投資便利化的水平,向其提供有關技術援助,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多邊貿易體制的進程中來。
中國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意識到電子商務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對貿易的包容性增長非常重要。
胡盈之分析稱,中國作為崛起中的互聯網大國,通過互聯網實現的貨物貿易快速發展,相關的支付、物流服務發展迅猛,這是中國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特點和優勢。但是發達經濟體成員在電子商務上卻有不同的訴求,其核心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電子傳輸免征關稅永久化、跨境數據流動和禁止計算設施本地儲存等。“未來,我們將繼續參與和推動電子商務議題多邊討論,吸引、凝聚更多的發展成員取得共識。關于部分成員發起的諸邊探索性工作,中方沒有聯署有關聲明,我們認為任何此類倡議都應置于世貿組織框架內,確保進程公開和透明,不對世貿組織成員參與設置前提條件,我們將繼續予以關注。”胡盈之說。
在前不久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小型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中國愿與各方一道,繼續推動糧食安全公共儲備等多哈回合剩余議題談判,呼吁各方在多邊框架下就投資便利化、電子商務等新議題進行討論,讓世貿組織繼續在全球經貿治理中發揮應有作用。(白舒婕)
轉自: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