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由于受經濟大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led照明行業面臨著嚴峻的市場“寒冬”。但2017年以來,led行業開始出現轉機,房地產回暖、市場需求增長等帶動led產業開始走向回暖。
在這一年里,led產業發生較大的變化,有些企業積極拓展,擴大產業鏈,或者與其他廠商通過戰略合作,實現強強聯合。但也有企業在時代大潮中退居二線。產業浪花淘盡無數英雄,有人歡喜,有人嘆息。每度過一次危機就是一次新生。每一次危機也必然誕生屬于這個行業的新標簽,而它們都將濃縮成這個行業的熱門詞匯。總結今年是為了更好的迎接明年,ofweek半導體照明網特別呈現2017年中國led產業十大關鍵詞。
上市
2017年,led照明企業上市的消息頻頻傳來,其中包括三雄極光、得邦照明、光莆股份、聚燦光電、太龍照明、華體科技、光莆股份、晨豐科技等紛紛上市,奔向資本市場。同時還有一眾已經通過ipo、或者正在積極等待審核的照明企業,千方百計尋求上市儼然成為業界的新風向。
在經歷過早期的野蠻生長,慘烈的價格大戰,到強勢崛起讓國外企業紛紛退出通用led照明市場,國內led照明行業已經逐漸發展成熟,爆發性增長機會已經不多,此時行業的驅動力量逐漸轉向資本,無論是上市還是并購,資本的力量在新的階段已經逐漸顯示出來。
通過上市企業能夠募集大量資金,從而投入更多的項目研發,擴大產能,甚至能夠構筑更可靠的營銷渠道,以提升企業實力,穩固市場地位,上市已然是大勢所趨,大量資金的注入能夠讓照明企業發展更具保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市的企業都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大型企業,行業洗牌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未來行業大者恒大的局面將會更加明顯。
整合并購
自2017年以來,led行業并購重組不斷。根據不完全統計,圍繞led領域的整合并購案例至今已達30多起。并購案例不斷上演、并購形式呈現多樣化。除了led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并購之外,還不斷將觸角伸向了教育、傳媒、互聯網等其他領域。
企業通過橫向并購可以帶來規模經濟效應,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打壓競爭對手,提高企業所在領域的進入壁壘和企業的差異化優勢;通過縱向并購可以做大做強led產業鏈,實現產業鏈各個環節資源的深度整合和優化,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在全球整合背景下,led照明行業進入資本驅動成長階段,堅守主業的龍頭公司會通過更多的海內外并購重組實現更大更強。
智能照明
在今年的“兩會”上,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等詞語頻頻出現,傳統制造業如何發展智能制造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工信部部長苗圩多次表示,2017年將是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一年。
今年,國內外眾多知名照明企業諸如飛利浦、歐司朗、歐普照明、調調科技、雷士照明、鴻雁電器、生迪照明、飛樂音響、雷士照明等紛紛加速布局智能照明,掀起一股席卷整個照明行業的“智能潮”。而華為、海爾家居這樣的跨界企業也在謀求新的合作契機。
作為人類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照明可以說是決定著生活的質量,而隨著舊有的經營結構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適逢國家層面的產業升級,“智能照明”已是大勢所趨。
擴產
2017年led芯片產業迎來新一波擴產高峰,包括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以及澳洋順昌等中國大陸led芯片廠商都有明顯的擴產計劃,估計當這些新的產能陸續到位之后,2017年中國大陸mocvd產能占全球比重將高達54%。
另外,歐司朗在馬來西亞建造的led芯片居林工廠即將完工,該廠占地10萬平方米,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居林工廠建成后會成為世界最大、最現代的6英寸晶圓led芯片生產基地。
可以預見的是,led芯片產能擴張將成未來幾年的主基調,行業競爭將變得更加嚴峻,中小企業生存將更加困難。
漲價
2017年,led原材料供應緊張,導致價格上漲。從芯片到封裝、下游應用,再到材料配件,漲價、斷貨已經讓不少企業繃緊了神經,部分企業為了維系客戶及市場,勒緊褲腰帶勉強不漲價,然而這已經讓企業“大受其累”。
為搶食供不應求帶來的漲價商機,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木林森等led龍頭企業紛紛擴張產能。隨著中小廠商的退出,行業洗牌完成,led加速向品牌大廠集中,隨著中國本土廠商不斷擴產,產能釋放,大陸led廠商的產值穩步成長,市占也進一步提升。
市場調整
2017年,led市場整體向好,不少led企業發展壯大。然而,也有一些led企業情況并不樂觀,有些在逐漸剝離led業務,有些則選擇退出。
作為led行業的龍頭企業,三星在全球的led市場地位是無庸置疑的。今年6月份,有韓國媒體爆料,三星led業務狀況每況愈下,將出售旗下中國天津的廠房與業務給一家位于中國香港的私募股權公司,以調整業務結構。不過,三星led的譚昌琳副社長特別對此向外嚴正否認該項消息。他表示,三星led的業務在兩年前已經開始獲利。此外,還有西門子決定出售歐司朗股份,以退出led市場的傳聞。
除了一些國外企業之外,有些國內企業也逐漸剝離其led業務。比如,多氟多籌劃轉讓旗下led照明子公司;勤上股份近20億凈資產無償劃轉子公司;廣東甘化led業務連年虧損影響業績,在轉讓未果的情況之下,連續下調價格。對于一批原有led業務規模小,且處于低速增長甚至是負增長的公司來說,剝離led業務已經成為不得不進行的無奈選擇。
高管離職
2017年整個led行業人事動蕩頻繁,飛利浦、cree、歐普照明、三雄極光、ge、木林森等led上市公司企業高層紛紛請辭。雖然在官方聲明中很多是個人原因,實際上可以背后有各種不同的因素:有企業戰略轉型、調整發展方向的,也有發展艱難,形勢不確定導致的,更有其他企業擴張人才爭奪的因素。企業高層人事的動蕩調整實際上反映了led照明行業格局正處于急劇變化,走向集中的趨勢。
在led企業高速發展的軌跡中,員工的穩定性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的穩定對企業發展非常重要,在led行業大唱回暖之歌的背景下,愿所有的led企業不再經歷高管離職帶來的陣痛。
增收增利
2017年,led市場需求持續升溫, led上游芯片、照明工程、終端市場等多領域需求增長,帶動了這些led企業銷售收入提升。
除了led領域市場需求增長外,帶動led企業營收的提升以外,上市公司的資本并購利好也同樣大力推動企業業績增長。近些年,led行業資本并購等動作不斷,不少led上市公司如今也到了收獲資本并購果實的時候。
隨著led滲透率的不斷提升,led市場前景持續向好,很多led企業不斷擴產,在此背景下,華燦光電、國星光電、木林森等led上市公司前三季度都呈現出“增收增利”的大好景象。
細分市場
隨著通用照明市場的不斷洗牌,2017年各大企業的關注點開始轉移到了細分領域。比如歐司朗、青島杰生科技、隆達電子、研晶等展開布局uv led;鴻利智匯、佛山照明、雪萊特、瑞豐光電等布局汽車照明;三安光電、群耀科技、松下等布局植物照明。隨著植物照明、醫療照明、汽車照明、uv led等細分市場越來越火熱,將會有越來越多的led企業往細分領域滲透。
led細分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小企業不妨拋棄“大而全”,堅持“小而美”,產品線不要鋪得太長,找準適合自己的細分市場,要聚焦,走差異化路線。特別是面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十三五規劃、供給側改革等機遇的當下,中小企業應該順應經濟的發展需求,時刻“看準”產業政策,尋求轉型升級。
海外市場
最近兩年國內各大led巨頭都在瞄準海外市場,將led產業從中國本土市場向全球市場延伸。隨著國內的led產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海外市場是中國led企業未來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來源:ofweek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