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商和網店的興起,月餅的購買和銷售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超市和糕點房。臨近中秋,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里賣起了私房月餅、自制月餅,有的打出旗號稱“純手工、無添加”,不過記者近日采訪后發現,有些自制月餅,其餡料并不是純手工炒制,而是從網上購買,并不能保證其“無添加”。
此外,大部分家庭自制的私房月餅,沒有門店也無相關證照,寧波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要謹慎購買。□記者 王冬曉
號稱“純手工月餅”,其實只是“來料加工”
市民唐小姐是名烘焙愛好者,從做餅干、烤蛋糕開始,慢慢找到感覺后,她摸索著自己做月餅。
“市場上的月餅太甜太膩,家里大人小孩都不愛吃。”唐小姐告訴記者,她從網上買來餡料,自己和面做皮開始烤制月餅。月餅做好后邀朋友品嘗,大家覺得很贊,紛紛在朋友圈轉發擴散唐小姐的“私房月餅”,之后就有人來訂購,于是唐小姐的月餅也開始在網店上叫賣。
記者來到唐小姐家,一推門一張桌子映入眼簾,桌上擺著成包的豆沙餡料,餐邊柜上擺著大烤箱,旁邊的閣樓梯子上一排排碼著做好的私房月餅。“這些都是別人預訂的,今天就要寄出去。”唐小姐說,月餅的餡料、蛋黃都是從網上買來的,只有面皮是自己做的,20克面皮30克餡料,包好之后放入烤箱就可以了。
“這些餡料不是自己炒制的嗎?”
“不是,我們都是從網上買來的,包括包裝用的這種小盒子、紙袋都是在網上買的。”
“月餅保質期多久?”
“一周左右,不過*好盡快吃完。”
記者看到,唐小姐家是餐客一體,并沒有獨立封閉的廚房或操作間,整個制作環境是敞開式的。其宣稱的手工制作,只是*后的和面包餡烤制環節是手工制作,而餡料和蛋黃均從網上購買,這些餡料有無添加劑也未可知。
“無添加月餅”保質期達40天? 業內:不到一月就會霉變
唐小姐制作私房月餅,不論操作環境和衛生狀況如何,尚可前去參觀。然而,其他幾名私房月餅制作者,當記者詢問是否真的“純手工無添加”時,對方要么避而不答,要么不愿記者前去參觀。
一位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賣私房月餅的網友,記者聯系后,對方自稱廣東云浮人,“在家里純手工制作月餅,6個裝一盒168元,4個裝一盒要138元。”記者質疑其“快遞到寧波至少要三天,運來的月餅會不會不新鮮。”對方回復稱“我們的月餅保質期是40天。”
家里自制的純手工無添加月餅可以存放一個多月?
記者咨詢了某月餅生產企業質檢部門的一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稱:“月餅保質期主要受操作環境影響,如果是密閉操作間,能夠實現無菌化操作,再加上無氧包裝,保質期可以長達兩三個月,甚至是半年。但如果只是普通家庭廚房操作,各方面生產指標達不到,若不添加防腐劑****繁殖,不到一個月可能就會發霉。”
“這種包裝精美的月餅,在微信上打出‘純手工無添加’,可能只是噱頭。”記者身邊一位做微商的朋友說,之前也有人找她賣月餅,轉發一些圖片說是“私房月餅”就可以了,但她拒絕了。“入口的東西還是謹慎一些。有些確實是自己做的,但有些就是玩套路了。”
記者在微博上找到寧波城區另外一個自制月餅的賣家,對方無門店,在家里有個烘焙工作室,售賣的私房月餅也不便宜,記者提出“餡料是否自己炒制?可否去家里參觀一下?”時,對方甩出一句話“信不信由你,不信任就別買了,都像你這樣來圍觀,我家塞也塞不下。”
[部門說法]
無實體門店自制食品
不得在網絡上銷售
和往年相比,今年走網銷渠道的“私房月餅”特別火,這個現象自然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但由于“私房月餅”的買賣,尤其是微信朋友圈上的買賣基本上是“一對一”進行的,監管確實有較大難度。
記者從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根據食藥監總局《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無實體門店的自制食品不得在網絡上銷售,也就是說,這些無實體門店的“私房月餅”并不符合相關規定。
“不要購買來歷不明的散裝月餅或衛生環境簡陋的私人作坊生產的月餅。”寧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部門負責人提醒說,消費者盡量到實體店購買月餅,并選擇知名、有信譽的生產廠家,不要購買“三無”月餅,對于一些現做現賣的月餅,購買時要注意觀察加工和銷售現場是否干凈整潔,加工原料是否衛生合格。
消費者如果發現生產經營月餅的單位及購買的月餅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可撥打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電話12331或12315。
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