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理由:空心菜、西紅柿、辣椒、香菜是福州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但恐怕很少知道,這幾樣蔬菜已是進口品種的天下。以空心菜為例,目前福州市場上的空心菜,約有七八成是來自泰國的品種。盡管光看外表很難區分蔬菜的“國籍”,但來自省種子總站的消息顯示,福建蔬菜種植面積約一千萬畝,其中進口品種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而根據福州海關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福建進口種子1601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3%。
相比國產種子,進口種子身價高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但由于產量高、經濟效益好,進口種子還是廣受種植戶歡迎。
【現狀】
“菜籃子”基地里
七八成是進口品種
昨日上午在福清洪寬工業村,福清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里,一片片的黃秋葵長勢正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從日本進口的品種,行情好的時候,每500g可以賣到十幾元。
綠豐農業擁有約400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是福建省和福州市兩級“菜籃子”基地之一。該公司董事長林必玲告訴記者,基地里的蔬菜有七八成用的是進口種子。林必玲說,荷蘭、以色列等地的設施農業起步較早,培育出很多成熟的蔬菜品種,品相好、產量高、抗病性強、耐儲運。以小西紅柿為例,進口種子的畝產量可達兩三萬斤,國產種子只有一兩萬斤,如果算畝產值,進口種子則要高出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此外,進口西紅柿常溫下可以儲存20天,便于長途運輸,而國產西紅柿的保存期只有十來天。
茄果類蔬菜中 洋種子最常見
記者了解到,由洋種子種植而來的洋蔬菜,在福建市場上已相當普遍。福州農嘉種子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許麗松說,目前福州市場上的空心菜,有七八成是來自泰國的品種。泰國的空心菜品種耐熱、不怕水,生長周期只要20天左右;而本地空心菜耐寒不耐熱,生產周期長達一個多月。
據省種子總站站長唐航鷹介紹,洋種子在茄果類蔬菜中最為常見,而大白菜、小白菜等常規葉菜類,則仍以本地品種為主。
據介紹,福建種植有大約一千萬畝的蔬菜,其中洋品種占了50%~60%。而農業部門的資料顯示,福建今年進口的蔬菜種子主要有空心菜、甜椒、香菜、花椰菜、甘藍菜、洋蔥、大蔥等。
據了解,由于高投入、高產出,進口種子尤其受到設施農業、大規模專業種植戶的青睞,而散戶由于難以承擔進口種子的高昂成本,仍以種植國產種子為主。此外,在苦瓜、長黃瓜等蔬菜上,國產品種也有優勢。
業內人士指出,進口蔬菜口感不見得都比國產蔬菜好,但它們要么產量高,要么賣相好,要么耐儲運,總之“有自己的賣點”。
種子市場上流傳著一句話,“進口種子按粒賣,國產種子按斤賣”。綠豐農業董事長林必玲公司剛證實了這一說法。他說,剛購買了一批以色列頂級黃果小番茄“夏日陽光”的種子,售價10元/粒,1克種子約有三四百粒,換算起來,一克售價高達三四千元,是目前黃金價格的10倍。該品種畝產量不算高,只有約0.75萬公斤,但口感極佳,零售價曾賣到30元/500g。而普通的小西紅柿的市場零售價也不過5元~6元/500g。
當然,并非所有的洋種子身價都有“夏日陽光”這么高。在福州六一中路的“種子一條街”,進口蔬菜種子的身影隨處可見。比如,一罐100g的日本青梗菜種子,售價35元,即500g售價高達175元;而類似的國產種子,只售5元/500g,進口的價格是國產的35倍。
一家種子店的老板對記者“推銷”說,進口種子是貴,但種出來的菜可以賣個好價錢,利潤比國產種子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